耳闻得来终觉浅绝知文道要躬读

  2009-05-01 12:53:11  
耳闻得来终觉浅绝知文道要躬读[作者] 陈庆远[内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耳闻得来终觉浅绝知文道要躬读

[作者]  陈庆远

[内容]

 

    ——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少阅无读的局面

    (华东输油局中学  陈庆远)

            一、并非深奥的道理

    “文革”结束后的二十年来,语文教改的气氛十分活跃,新的“理论”、“观点”、“主张”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法、课型、模式层出不穷,大有使人——特别是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应接不暇,无所适从之感。然而,学生的语文能力却并不能令人满意。“耗时多,效率低”几乎成了对语文教学众口一词的评价。语文教学处在困惑之中,必须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寻找新的出路。

    那么,语文教学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这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阅读的一般规律。拿到一篇文章,怎样才能解其道悟其文呢?显然只有读。首先,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这是解道;在此基础上,再下一番细读深思的功夫,加深对形式的理解,这是悟文。中学语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读一篇篇文章,自然不能违背这一规律。

    第二,中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情况。中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学生,他们对教材有理解不透,领悟不深之处是必然的,正常的。因此,教师的讲是不可缺少的,这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人所共知,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独立读书(当然还有听、说、写方面的目的)不用教师讲而能解道悟文,即达到叶(圣陶)老说的“用不着‘教’”的境界。显然,这种读的能力只有在反复读的历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让学生读也就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应该读讲结合,以读为主。读应是首选的方法,凡学生能读懂(达到教学要求)的,就要让他们认认真真去读;凡经教师启发点拨后能读懂的,就要在适当启发点拨后让他们读;即使教材的难点,需要重点讲解的地方,也要在讲解之后让学生通过读加深理解,尽可能地把教师讲的内容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感受。读,应该是学生课堂上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基于此,不少人把语文教学(作文课除外)叫做阅读教学。至于讲,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但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准。首先,是何处讲要选准。一定要讲在学生读不懂的地方,学生能读懂的,万万不可以讲代之。其次是讲的广度和深度要把握准。不足固然不好,过了头,讲得太多,太深,代替了学生读,限制了学生思考,也不好。二是要有启发性,要以“讲”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的思维处在十分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大脑去解道悟文。

    当然,强调学生读,绝不意味着教师撒手“放羊”,听之任之,而是要给予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读的质量;读也不仅仅是放声念,而应是包括吟咏背诵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灵活运用;读更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应是读中有思,读后再思,思后再读,反复玩味,不断加深理解与领悟。

            二、少阅无读的教学

    “文革”后的二十年来,语文教学的方法课型模式虽然繁多,其中也不乏确有实效者,但就多数而言,有一个共同的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重讲轻读。讲成了课堂的主角,乃至独角,读被严重削弱。阅读教学,少阅无读,名存实亡。其实,这种情况并非始于“文革”之后,可追溯到白话文刚用做教材的时候。这里,对建国后的情况略加分析。

    五十年代,有以讲析课文内容为主的“红领巾”教学法;到了六十年代,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进一步发展的对课文政治因素的架空分析;“文革”之中,大讲特讲阶级斗争,课堂成了大批判的“战场”;“文革”之后,强调“双基”教学,字词句章,语修逻文,写法技巧等成了讲的主要内容。近半个世纪之中,讲的内容虽随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有不同侧重,但讲的地位没有改变,语文课堂始终是讲的一统天下。这种情况从高中到初中乃至小学高年级概莫有外,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

            三、难得文道真谛

    以讲代读的危害是多方面存在的,根本的直接的危害便是难得文道真谛。请想,文章的精妙之处,深层次的东西,如细腻的感情,深刻的哲理,严密的逻辑,强大的感染力,传神的描写,语言的风格,作品的韵味等等,等等,这一切是能够讲得清楚,说得明白的吗?在这里任何讲都是无力的,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琢磨,玩味,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才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所谓只可默会,难以言传,即指此而言。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在他们理解不深,领悟不到的地方,当然必须进行讲解,但讲解之后,仍要让学生去读,去琢磨,去体会,绝不能一讲了之。用以讲代读的方法教语文,犹如把梨子放在学生面前,只是喋喋不休地讲梨子的味道,却不让他们亲口吃一吃。不论你讲得如何生动形象,最终他们还是不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梨子与其它水果有何不同。

    无须多言,由于难得文道真谛,必然产生以下连锁反应:

    厌学语文。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深处。”难得文道真谛,兴趣自然无从产生。再加上相当多的所谓讲,基本上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难免重复luō@①嗦)重述课文内容,二是用繁琐的提问肢解课文,前者并无多少新意,后者则或严重破坏了课文意境,或把血肉丰满的人物变成只有共性毫无个性的“僵尸”,学生听来如同嚼蜡,度“课”如年,这就更要使他们产生厌恶情绪。人们常说学生爱看语文书,不爱听语文课,原因就在于此。根据调查,在所有各门学科之中,语文是学生最少感兴趣的。

    写作能力差。读是写的基础,读不能解道悟文,怎能写好文章?

    降低练的质量。对课文理解领悟不深,自然难以很好地完成相应的练习。讲得多,把练挤到课下,既无教师指导,又无时间保证,这便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效应,使学生养成许多不良习惯,有的要带之终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写字姿势不正,便是其中之一。

    等等。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