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的准交际性活动

  2009-05-01 13:14:04  
初中英语教学的准交际性活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新教材的正式使用已有几年了,该教材为初中英语教学真正实现从应试教学 向素质教学的转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材料。它的编写体系不仅考虑到了语言的结构,更注重用语言表达实 际的意义,为逐步培养学生从言语技能发展成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初中英语教学的准交际性活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新教材的正式使用已有几年了,该教材为初中英语教学真正实现从应试教学 向素质教学的转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材料。它的编写体系不仅考虑到了语言的结构,更注重用语言表达实 际的意义,为逐步培养学生从言语技能发展成为语言的交际能力奠定了基础,并使课堂教学中开展准交际性活 动成为可能。
    所谓准交际性活动,即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不脱离所学语言内容或知识,但又具有部分交际方面的 特征的言语实践活动。它虽不是完全的自然交际性活动,但比一般的操练形式更易达到大纲提出的“使学生获 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之目的。
    现以初中新教材第一册16单元第61课中的第3个练习为例,说明准交际性活动怎样得以成功。该练习 为:Ask and answer.Find the differences.
    Look at these two pictures.Can you find
    five differences?
    (Picture 1 and Picture 2略)
    试比较以下两种操练方法:
    方法一:
    要求: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每二人为一组,全体学生看着这二幅图画。如果有必要教师可提供个别词汇 。这样,可能出现以下对话:
    Teacher or Student 1:Where is the boy in
    Picture 1/
    Picture 2?
    Student 2:He is on his bike in Picture 1./
    He is not on his bike in Picture 2.
    Teacher or Student 1:Where is the man in
    Picture 1/
    Picture 2?
    Student 2:He is under the (red) car in Picture 1.
    /He is on the (red) car in Picture 2.
    Teacher or Student 1:Where is the woman in
    Picture 1.
    /Picture 2?
    Student 2:She is in the (red) car in Picture 1.
    /She is behind the car in Picture 2?
    Teacher or Student 1:Where is the girl in
    Picture 1/
    Picture 2?
    Student 2:She is under the (big) tree in Picture 1.
    /She is not under the tree in Picture 2.
    Teacher or Student 1:Where is the cat in
    Picture 1/
    Picture 2?
    Student 2:It is on the (black) car in Picture 1
    /It is under the car in Picture 2.
    应该说,以上对话开展得非常好,一问一答恰到好处。但实际上,二幅图画的不同之处一目了然,学生只 要从其比较中就能立即发现,然后组织语言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即能达到目的,这也就是针对性提示的一种纯语 言知识的操练,很难找出交际方面的某些特征。
    方法二:
    要求: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每二人为一组,合作双方各执其中一幅图画,不能相互观看比较,操练时合 着书本。图画用复制品或用简画复制,并在操练前不通知学生作准备。双方自由对话,即可根据自己的画面的 情景针对对方提供的问题或线索随时加以回答、补充或表达,甚至提出反问,直到找出二幅图画的不同处为止 。教师提供以下词汇:beside(在……旁边)、before(在……前面)、with(与……在一起)。教师或学生 1执Picture 1,学生2执Picture 2。这样,可能产生以下对话:Teacher or Student 1:An old man is/s its on the chair.
    Student 2:Yes,(and)a dog is beside him.
    Teacher or Student 1:Where is the boy?Is he on the bike?
    Student 2:No,he is not on the bike.He's beside the bike.
    The girl is before him.
    Teacher or Student 1:(No)you are wrong.He's on the bike.
    The girl is under the tree
    Student 2:(Then)where is the man?
    Teacher or Student 1:He is under the car,the red car.
    Student 2:No,he is on the red car.The woman is behind th
    e red car.She's with/beside the man.
    Teacher or Student 1:That's wrong.The woman is not behin
    d the car.She's in the car.
    Student 2:What's that under the black car?
    Teacher or Student 1:Oh,it's a cat,a black cat.But it is
    on the car,not under the car.
    不难看出,由于双方自由对话,各方面对学生的控制明显少于方法一,所以,对话语言灵活,句型多变, 话语表达清楚。当然,对话有可能还会再简单些,但不管怎样,在对话的整个过程中,双方都是在根据对方的 反应把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传递给对方,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即也达到了信息平衡。(信息差距是交际特 征之一)。
    所以,与前者相比较,后者的操练形式显现了交际的部分特征,它使得教学活动与现实更加贴近。我们在 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给学生操练,更需要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 创造这样的机会既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英语教学的归宿。准交际性活动正是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