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

  2009-05-01 12:17:24  
·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  教学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本身 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 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

·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索


  教学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本身 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 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 为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

  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 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而不良情绪却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 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 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 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综观许多优秀课的实例,无不说明了优化教学氛围的重要性。请看一位教师教学背诵古诗《草》的片断:

师:老师要求小朋友回家后把这首古诗《草》背给家里人听,他们一定会夸你能干。如果你回去背给奶奶 听,该怎么说?我来当奶奶,好吗?
生:奶奶,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草》,我背给您听,好吗?
师:(扮奶奶)我孙女儿真乖!草,干吗不写花要写草?
生:因为野草顽强,不怕风吹雨打大火烧,头年死了,第二年又会发芽生长。
师:噢,怪不得要写草。(生背)
师:什么叫“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
生: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意思是说每年冬天的时候好像枯死了,春天又会旺盛地长出来了。
师:噢,孙女儿真能干,这么小的年纪就会背古诗了,奶奶真高兴!(众笑)

  课文背诵是语文的常规训练,形式比较单调、枯燥,学生往往是带着被检查的心态,惴惴不安地接受训练 。这位教师将它作为模拟家庭生活中的一件趣事来处理,气氛活跃,师生平等,学生毫无心理压力,在这样的 教学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学,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灵活运用教法,激学生想学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实践也证明:学生对某门 学科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 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 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一可化静为动。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让学生 画一画、做一做、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想一想等,积极参与,主动获知。二可变单为众。千课一法是造 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 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如: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果都要学生查字典理解, 学生必然感到枯燥,教师可因词而异,有的可采用词素解词法,有的可用近义比较法,有的可用演示法,有的 可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等等。在具体阅读时,也要避免“千课一面”的模式,因课因人而宜 ,有的可直入重点,中间突破;有的可篇末入手,逆推导读;有的可抓住一点,辐射全文。这样,变单为众, 从而形成生动活泼、有情有趣的学习气氛,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 ;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 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法指导一般有: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 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指点学法等。就教材和学生而言,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 人而异。不同体裁内容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学习语文的 方法体系,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 体步骤,切不可机械、随意、图形式。如:学习同类课文和段落相似的课文可用迁移式。像《可爱的草塘》一 课,学习“草塘”一段,师生共同将写景学习方法归纳成“读课文——抓特点——明写法——相画面——悟情 感”五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学“小河”一段。以后碰到写景文也可用此法迁移 。有的课文,学生一下子不易说出用某种方法学习,教师可用“教后悟法”,即结合总结课文,帮助指导归纳 学习方法;有的课文可结合教学,抓准最佳契机,画龙点睛,留有余地地点拨学习方法等等。总之,学生在教 师的引导下,通过读、圈、划、议、评等掌握学习方法,主动求知,让学生自己会学。

四、提倡质疑问难,促学生好学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质疑可以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 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质疑,无论是课始预习性质疑、课中深入学习质疑,还是课尾回顾延 伸性质疑等,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 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在阅读教学中,对待学生的不同质疑应进行不同的处理,内容简单和 课文有一定关系的可适时解决;和课文重点、语言文字训练点有直接关系的则纳入教师的教学范畴,重点解决 ,直至人人释疑为止。在解疑中要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有的可启发学生相互解疑,有的可引导学生自己解疑 。如:一位教师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夏天”一段时,教师安排了如下质疑步骤:①思疑;②质疑;③ 解疑。在学生思疑、质疑后,教师梳理了学生的问题,分两种办法解决:对于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发动学生解 决(如“宿舍”、“乳白色”一类词语);对于关键性的问题,教师按照教学思路逐步解决。先学习描写树木 的句子,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关树木词语的疑问(像“葱葱笼笼”、“密密层层”、“封”、“严严实实”), 接着按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其它景物,采取放录像定格办法解决有关疑问(如“浸”与“千万缕”等),这样安 排,学生的疑问解决了,课文叙述顺序没有打乱,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体现出来。同时,进一步鼓励学生善 学的积极性。

五、讲究提问艺术,引导学生深学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问的好坏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必须精心钻研教材,所提问题符合学生心理特 点和年龄特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能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心理的失衡、情感的波动、求知的欲望 。因为提问过浅,学生无须动脑,过深,则学生无从动脑,只有巧问,才能引起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才能让 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等“跳一跳摘下桃子”,主动求知。如教学 《将相和》一课中“完璧归赵”这部分时,第一次试教时问:“蔺相如是怎样智胜秦王实现完璧归赵的?这说 明了什么?”这问题就过浅,学生找一找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读一读,就算了事,效果不佳。第二次试教时, 我避直就曲,设置巧问:“蔺相如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吗?还是故意吓唬秦王?为什么?”这样,激发 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令学生产生了认知的冲突,而课文中没有现成答案,学生很快进入思维状态。继而课堂气 氛进入高潮,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有的说蔺相如是假撞,是做样子吓唬秦王;有的说是真撞,因为假撞 秦王就要夺璧。此时,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再反复读课文,深入思考,最后学生看法终于一致:蔺相如不是 一定要撞柱,也不是仅仅做样子吓唬秦王,而是要见机行事。若秦王惜玉则不撞,若硬夺宝玉,则人玉俱毁。 正是如此,才充分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的品质。这样的巧问,活跃了学生思维,提高 了语言训练的力度,引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在思考、讨论、顿悟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