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考:名句名篇考查新变化

  2009-05-01 12:06:18  
2004年高考:名句名篇考查新变化2004年高考:名句名篇考查新变化 发布时间:2004-2-7 研究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关于“名句名篇”的考查,人们会发现,与上个世纪90年代同类型题目的考查相比,显然有了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诗词名句考查留意语境。2002年全国卷和两省一市(山西、江西、天津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2004年高考:名句名篇考查新变化

2004年高考:名句名篇考查新变化 发布时间:2004-2-7     研究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关于“名句名篇”的考查,人们会发现,与上个世纪90年代同类型题目的考查相比,显然有了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诗词名句考查留意语境。2002年全国卷和两省一市(山西、江西、天津)卷分别
    要求考生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空缺的部分: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学生也应该能够熟记;但考生如果对诗歌全篇缺少整体把握,又不知道名句的前面是什么句子,即使记住了名句,也还是派不上用场。这启示我们:名句名篇的背诵,必须着眼于全篇,尤其要留意名句出现的语境。
    其二,古文名句考查关注对举。请看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试题: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再看200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这样的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从命题可以看出,无论是2002年全国卷《劝学》篇中关于“积累”的重要性的名句考查,两省一市卷《师说》篇中关于“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在“从师”态度上的不同的考查,还是2003年全国卷《陈情表》中关于作者家中孤苦内外两方面情况对比的考查,显然都是文中的对举之处,体现了相反或相关对照的特点。这启示我们: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除应着眼全篇,整体把握外,还应特别关注对举之处。
    其三,考查范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200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名句考查,除涉及要求背诵杜甫的《登高》、李密的《陈情表》等课内篇目外,还涉及课外名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启示我们:名句名篇的背诵,除抓好课内必背篇目外,还须向课外延伸。当然“向课外延伸”是一个比较宽泛也比较笼统的要求。备考时如何把握?我们认为,决不应再回到过去那种脱离学生实际,一头钻进“故纸堆”里“搜诗索句”的作法,还是应以现代日常交际中常见常用的名句为宜。
    其四,考查方式打破单一格局。名句名篇的考查方式,正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近两年的高考中,主要呈现以下三种类型:
    1.填写上句或下句。如2003年高考上海卷试题:
    默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两句)
    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身无彩凤双翼飞,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________________,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给出篇目语境,按要求填写。如前面提到的给出杜甫《登高》诗的首联,要求填出颔联;给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两句,要求填出其后的两句,等等。
    3.命题者设置语境,按规定填写。请看2003年高考北京卷试题:
    在横线上填写所引诗赋的句子。
    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这种命题方式,既为考生提供了篇目语境,规定了答题的指向性,又体现了命题者的设题意图,包容了命题者的审美体验。考生只有对题干的这一段话有完整而准确的理解,作出的回答才有可能符合要求。
    上述对近年来“名句名篇”考查新变化的分析说明,应引起考生在复习备考中的密切关注,以期少走弯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