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维受阻时的心态及对策

  2009-05-01 12:43:09  
解题思维受阻时的心态及对策 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思维受阻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产生各种心态,直接影响着考试的成败。一、畏难心态有些学生遇到未曾见过的问题,或者碰到难题,缺乏攻克难关的信心和勇气,往往产生畏难心态。如1996年高考政治第3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解题思维受阻时的心态及对策

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思维受阻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产生各种心态,直接影响着考试的成败。

一、畏难心态

有些学生遇到未曾见过的问题,或者碰到难题,缺乏攻克难关的信心和勇气,往往产生畏难心态。

如1996年高考政治第36题: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图表并回答问题。图表1“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年产量与资金利润率的关系”;图表2“1995年我国汽车工业生产状况”。分析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合理化建议。

该题要求高,难怪考生一看到试题顿感束手无策。紧张之余,考生只好东拉西扯。

造成畏难心态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学习不肯动脑,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降,知识迁移不畅,从而产生思维受阻现象。

二、冲动心态

有些考生审题不清,一旦有了样板和定论,就不肯多动脑筋而立刻下笔。也有一些考生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自觉豁然开朗,略有眉目便不愿再多思细想,从而产生亢奋情绪。这些都是冲动心态,它极易产生思维的片面性,导致答题失误。如1995年高考政治第33题: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可以概括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和“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分歧。该题涉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分歧。试题所引用的两段话既能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找到,也能在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中找到。在一般情况下,考生只要具备初中语文水平,就可以大致领会这两段话的含义。对广大文科考生来说,这道题的审题要求并不构成解题的障碍,关键在于能否全面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分歧。有些考生看到这道题就沾沾自喜,出现冲动心态。他们对两段引文不求理解,不从材料出发,马上作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而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照搬课文理论作答,导致答题不完整、不准确。

究其原因,主要是冲动心态引发自我干扰,忽视了详细地分析、推理,忽视了精确地描述,所以,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批判性和自控能力的训练。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考生要反复推敲、质疑。

三、慌乱心态

学生在考试时,思维一旦受阻,极易烦躁不安,但又急于尝试,尝试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烦躁情绪,导致思维混乱而无法答题。

除了心理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零乱,没有形成系统。同时,由于受创设情境的迷惑、设问灵活的干扰,考生误以为是熟悉的问题,因而套用现成解法,导致答题失败。

在出现慌乱心态时,考生首先可采用一些调控技术,进行自我调节。(1)做悠长的深呼吸。充分吸气,屏气几秒钟,再徐徐吐出。吐气须比吸气更慢。这样反复几次,即可使身心松弛。(2)做放松运动。端坐,放松,闭目,排除杂念,自然呼吸……口中不断地默念“松”字,从头部至颈部、肩部、肘部、腕指部,再从颈部至腰、髋、膝、踝、趾,逐“节”放松。想到哪个部位,就放松哪个部位,连续5次~7次。然后,缓慢睁开双眼,两手十指像梳头那样从前头际往后至颈部,连续5次~7次,以清醒头脑。(3)中断思路。一旦产生容易引起慌乱的想法,应该果断地对自己说“停”。同时,握紧一下拳头,或做一些与答题无关的活动,如伏在桌上闭目片刻,等等。这样,可以中断原来的思路。待情况好转,即应迅速转入正常考试。

其次,要加强“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挖掘有效信息和隐含条件的能力。

四、执拗心态

有些学生在思维受阻时,苦思冥想,不肯放弃原有思路,不肯转换思维角度,这就是执拗心态。形成执拗心态的主要原因有:(1)性格固执任性,动机强度太大,思维定式过强,有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2)只注重形式,不探求内容实质;只注重理论,不联系实际,不迁移知识。于是,看到题目即形成条件反射。(3)缺乏突破障碍的能力,思路狭窄,思维不畅,没有转换思维角度的习惯。

如1995年高考第32题:“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要放开价格;放开价格,就得提高价格,政府不应干预。’为什么说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该题从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及其内在联系的角度,考核“价格”这一重要内容。这种观点包含两个命题:第一个命题为“搞市场经济,就要放开价格”。这一命题是正确的,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去分析;第二个命题为“放开价格,就得提高价格,政府不应干预”。这一命题的第一层意思是“放开价格,就得提高价格”。这是错误的,要从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上去分析。第二层意思是“政府不应干预”。应主要从单纯的市场调节的弊端和政府的职能去分析其错误性。对考生来说,这道题初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既是理论上的一个重点,也是实践中的一个热点。于是,有些考生一看到这道题,就从“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一知识内容中寻找答案。最后,还是没有做好这道题,浪费了不少时间。

鉴于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还可通过改变提法、变更结论、变换思维角度等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总之,要排除学生思维受阻时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心态,就必须分析学生产生不良心态的原因,对症下药,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健康的思维心态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