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社会课教学初探

  2009-05-01 12:15:27  
网络环境下社会课教学初探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社会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是学生创新与实践的重要基地。在新课程口号下,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也势在必行。因此,如何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服务于社会课教学,构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开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网络环境下社会课教学初探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社会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是学生创新与实践的重要基地。在新课程口号下,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也势在必行。因此,如何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服务于社会课教学,构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有效地提高社会课的教学效率,值得我们社会课教师探索。
  结合本人几年的社会课教学经验和有限的计算机水平,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导入新课

  如何把枯燥无味的传授知识变为主动有趣的获取新知,让学生寓教于乐呢?利用计算机网络丰富的资源优势就能较好地解决该问题。特别是新课的导入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对学生是否全情投入,是否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所学知识,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在新课导入设计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容量大、资源丰富,可从不同角度为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等优点,或者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或者引起悬念,诱发动机;或竟猜谜语引起兴趣等等,既可以为导入新课、获取新知做好铺垫,又为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如在《团结和睦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一课教学中,我设计并制作了课件,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歌舞场景”开头,通过一曲《爱我中华》,体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民族团结爱中华的主题,同学们随着优美的旋律和画面情绪高涨,翩翩起舞。接着画面转为十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动画),向学生提出“这十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个民族?”、“我国有多少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中华民族的含义是什么?”等问题,为新课学习埋下伏笔。这样,我通过计算机展现场景的形式导入新课,营造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可用设问、猜谜语等方式方法来设计课件的开头,激起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2、利用网络个别化的特征探知明理

  在社会课教学中,探知明理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必要前提。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形成认识,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挖掘教材潜在的内容,利用计算机模拟社会,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镜,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使学生进入角色,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如在教学《认识我们的世界》一课时,制作了网页课件,在世界地图上各个国家版图上都设置了一个热点链接,学生只要单击相应的区域,就会打开对应的国家介绍。在首页的搜索栏中,还可以对语言种类、著名山脉、相关国家等进行查找,还设置了一些相关的链接,从而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内含的知识和道理。可见,利用计算机网络,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
同时,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点对点的操作来进行信息交流。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有问题可以在机上及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单独对其进行辅导,真正体现因材施教。个别学生如没有按教学内容学习,教师还可以即刻锁住键盘,以示提醒。计算机网络这一个别化特征,对个别点拨,促进学生探知明理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它既有利于教师的管理和指导,又提高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协调和沟通。

3、利用网络交互性的功能深化导行

  社会课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在于,学生在认识社会的基础上,把在课本上学到的社会知识自觉转变为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因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是深化导行这一环节的重要任务,而利用计算机网络交互性的功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深化导行”的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师与生的交互、生与生的交互、人与机的交互,起到了很好的反馈信息和学习交流的作用,从而使教师更加迅速、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掌握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的观点进行辨析,指导实践。如《学习乘车和乘船》一课,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手段进行行为判断,把“选择乘车路线”、“乘车、乘船的注意点”、“做文明乘客”等练习题制成课件,让学生用键盘打上“×”或“√”,或选择规定的符号进行练习。又如《团结和睦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一课,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中国政区图”和十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要求学生将这些民族的名称用鼠标拖到这些民族聚居的相应地区;设置了四个汉族小朋友的头像,要求学生把他们拖到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设置了藏、回、壮等五个小朋友头像,要求学生把他们放在五个自治区的区域中。这样,通过人机交互学习,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

4、利用网络共享性的特点总结延伸

  学生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提高,推动着他们适应社会的实践活动,而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又强化了对社会的认识,进一步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因此,巧妙设计总结延伸,可以达到探知明理、指导实践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性的特点,它可以把师生共同对所学课文的内容和训练要求等作出的系统总结展示出来,使全班同学得到共享。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来检查自己运用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运用网络优势,让学生漫游Internet,从网上获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既使课文内容和训练要求得到延伸,又使小课堂向大社会延伸。例如:《我们眼中的世界》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立体的了解世界,于是倡导学生通过Internet网或其他手段来获取国内外最新资料。并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收集本组感兴趣问题的资料,然后让生到校园BBS论坛上进行相互的交流,通过发贴和贴图,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搜索结果,彼此介绍自己研究主题的内容和设想,再请专家进行点评。又如在设计《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一课时,我给出人口膨胀、交通堵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主题,通过对人类家园的现状、为什么要保护人类家园、怎样保护人类家园等问题的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建议?你们应该做些什么?这样学生就能畅所欲言,纷纷说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了,这里校园论坛以成了他们相互交流的圣地。

  总之,在社会课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探究知识,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达到社会课的教学目的。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