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社会课教学中“学会求知”

  2009-05-01 12:01:54  
让学生在社会课教学中“学会求知”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让学生在社会课教学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本领,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社会课的教学质量。我主要是研究让学生“学会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让学生在社会课教学中“学会求知”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让学生在社会课教学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本领,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社会课的教学质量。我主要是研究让学生“学会求知”的途径。

  一、 教师立足于“引”和“导”,摈弃“塞”和“灌”。

  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教师必须在教育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彻底的转变。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认识规律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要教会学生自我求得知识的方法,学会自我提高应用技能的方法。“授之以渔”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摈弃“塞”和“灌”,要立足于“引”和“导”,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掌握能力。

  教师教学新知识以前,要有选择地让学生回顾新知识的知识基础,为新知识的“出台”铺平道路,也可以说是让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的某个点闪亮起来,以便与新知识点相连接。学生接受新知识,实际上就是新、旧知识的接轨、顺应和同化,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如得新知识硬“塞”、“灌”给学生,他们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摸不着头脑,当然不容易完成新、旧知识的接轨、顺应和同化,以致完成不了原有知识结构的延伸和扩展。教师立足于“引”和“导”可以避免以上弊病。

  例如,我在执教社会三年级第二学期中的第9课《住房与环境》时,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欣赏了一套民居邮票,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了解到各地区的住房是各具特色,然后,我让学生接合生活实际,回忆一下你还知道哪些住房。这时学生在认识各地住房的基础上畅所欲言:有典型的海派住房——石库门;有新颖豪华的别墅、公寓;也有即将要旧房改造的棚户区等。让学生对住房作一回顾,是让这些认识在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中闪亮出来,为即将出现的新知识作好准备,这是《心理学》中迁移原理的应用“复习相关知识为知识的正迁移创造条件”。这便是教师的“引”。接着,我问学生:“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住房?”此时,教师提出新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这是引发学生心理内在冲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 新授前期指导学生收集信息

 小学《社会》学科是一门让学生感知社会、培养学生跟上时代节拍,成为现代人的新型学科,是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新世纪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正如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指出的“重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这五大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不中缺少的,其中收集信息能力是最基本的。

 著名艺术家罗丹有句名言:“在我们周围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信息也是这样,关键在于是否去观察、感受和跟踪追击、广泛猎取。在激烈竞争的时代中,谁能及时而又正确地收集信息,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主动。

 在社会课教学中,收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教学中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各种信息相结合,使单纯的教师传授为与学生自我探索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观察、认识、适应、服务社会的能力。这对于培养“三个面向”的21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我在执教《住房与环境》这一课时,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有关购房的信息。教学中,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五套住房,让学生模拟生活组成临时家庭,选择购买哪套住房并要说出理由。学生对这个环节很感兴趣,纷纷结合收集的信息,各抒己见。如小区的绿化环境、配套设施、交通以及房价等等,使学生对环境和住房的关系有了全面的了解。

 又如,我在执教社会四年级第一学期中的15课《张衡和地动仪》,由于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在公元132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了,故学生对此不太了解,而且学生对于地震也没有切身的感受,要想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在课前组织学生阅读了有关张衡的书籍,并让学生去收集有关地震的信息。在课中,学生交流了有关地震的震级,我国为何多地震以及地震所带来的灾难等信息,通过一系列惊人的数字,使学生了解到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从而学生便体会到张衡能在当时发明地动仪是多么了不起,不仅能减少人们所受的灾难,更比欧洲早发明了一千七百多年。这时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可谓水到渠成。

 收集信息可以成为学生求知的动力,从而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微笑带进课堂,要民主宽容,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质疑”等环节获得新知。

 1、 给学生小组讨论的机会和时间

 在课中,学生会产生一些困惑和不解,给学生有议论、讨论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有交流一下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会起到互助互补的作用。开阔思路,互相启发,学生可以从别人对同一教材的不同理解,得到启迪,从而对这个新知识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集思广益,相得益彰。同学之间可以争论,可以反驳,从而撞击出知识的火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可以更清晰,印象可以更深刻。有时教师可参与讨论,给予适当的点拨。

 2、 给学生发展自己见解或讨论结果的机会

 学生通过自学、同学间议论或讨论、教师的点拨,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会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时学生往往有一种要显示一下自己“成功”的冲动。教师应该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或者讨论结果的机会。其实这也是让学生整理思维的过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 给学生自由提问、质疑问难的机会

 学生的困惑和不解,有时通过讨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启发能得到解决;有时也会有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难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将对新知识的理解的掌握引向纵深发展的切入口。

 设疑引思,质疑激思,这也是教师启迪学生向深层次思考的好办法。

 4、 以褒代贬、寄予希望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以鼓励为主,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应肯定他敢于发表见解的勇气。可以褒代贬,寄予希望,然后请其他学生发表见解,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我在执教《住房与环境》时,学生在欣赏了八张民居邮票后,我便出示中国政区图,借助电脑使学生知道这八张民居邮票分别位于我国什么地方,使他们初步了解不同地方的住房是不一样的,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看书、看信息册,小组内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得出结论。在交流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畅所欲言,从而明白住房不同是与降水量、气温、材料和生产有关系。然后,我让学生欣赏了上海、云南、内蒙古等地现在住房的图片,通过看图,在他们的头脑中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住房与原来的住房差异那么大?”我就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学生间互相交流,明白住房的变化是与科学进步和社会进步有关。

 我认为让学生在社会课教学中“学会求知”,关键在于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条件和教学情景,变学习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