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009-05-01 11:37:58  
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自己对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有一些肤浅的体会,下面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让同学们做到:在“动”中感受、在“情”中领悟、在“思”中进步,对政治课有较大的兴趣,对教材内容能很好理解的情况谈几点。 一. 教师情绪的饱满性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自己对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有一些肤浅的体会,下面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让同学们做到:在“动”中感受、在“情”中领悟、在“思”中进步,对政治课有较大的兴趣,对教材内容能很好理解的情况谈几点。
   一. 教师情绪的饱满性
     记得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洁诺特说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教师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老师,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过得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教师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教师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也能伤人,更能救人。无任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是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决定于教师。也记得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微笑,就是阳光,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独特的成熟的心态,一种教师特有的气定神闲,宽容忍让精神的体现。有老师微笑的课堂,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从而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如上课时教师情绪低落或一脸严肃甚至严厉,就会让学生们产生胆怯,惶恐,不安紧张的情绪,上课如临大敌,心绪不宁,这样的课堂氛围,师生双方都会疲惫不堪。教学效果就自然大打折扣。为了更好营造良好的政治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在工作实践中可以不断提醒自己要试着忘记教师自己的不快,做个乐观的人;试着忘记学生的过去,做个宽容,讲民主的人;试着忘记自己的权威,做个与学生平等相处的人;试着忘记学生的种种意外,做个公正无私的人;并能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听学生说,学会同学生说,学会替学生想,学会欣赏学生。实行开放式多渠道教育导向,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同时更要强调教师必须首先要激活自己课堂情绪:自觉进行知识更新,我知道一点:在未来,你拥有的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象,多媒体等)使上课空间更大;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如用一种模式到不同班级上课,会失去激情,失去机智;而缺乏激情,缺乏机智,对老师而言,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对学生而言,更是一种负面的影响,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老师应遵守“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的原则,灵活地选择乃至创新教法,这样,首先自己处于兴奋状态中。记得关于成功的公式:成功=(才智+激情+环境)*远景;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才智,环境,远景都不缺,缺少的或许是我们不注意的上课时的激情,而这种课堂的激情就离不开教师自身的激活。记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有激情的政治课教学也就会是快乐教学。这样自然营造的良好政治课教学氛围必定受学生的喜欢,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就必定会大大提高。
   二. 教学语言的感召力

    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才得到安慰,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所以学生不“领情”。 政治教学承担着两种使命,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不仅是教会学习教材理论知识,还要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学会如何做人。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另一重要的层面,没有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各种政治现象。比如在初三政治课上,讲到“三个代表”思想的时候,整个班级都无所适从,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平时显然从不关心新闻关心政治。他们回答的问题令人苦笑不得,竟然冒出三代领导人的名字,当然被我一一否定了,于是我问了第二个问题:“三个代表”究竟是谁代表?在这样两个问题下,学生开始自习教材内容,弄懂科学的定义,寓教于乐,真正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程。另外,如运用幽默笑话、漫画等形式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取得极大成功的例子也很多。
  

   政治课能否受学生欢迎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
   一、备课的投入。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的道理。而要备好课,则需要教师做全身心的投入。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我一般都是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全书中的地位,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再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组织材料,设计课型,确定教学步骤,最后斟酌语言。这一过程一般是教师备课普遍遵循的过程,但认真地做起来,却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从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表情反馈回来的信息证明,这一过程工作做得好,学生就满意,教学就成功。而要把这一过程的工作做好,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备好课,讲课才能胸有成竹。
   二、教学内容的投入。根据政治课的特点,我摸索着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三个字,即新、深、实。所谓新,就是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时代、面向未来,要跟上时代的脉搏。用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最新的事实去说明老问题,证明老原理。为此,我特别注意时事政治方面的学习。坚持看报、收听广播、收集国内外重要新闻。遇到与讲课有关的材料,就把它摘抄下来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看了文献电视片《邓小平》就将其中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结合到教学中,充实到课堂上,这样不仅能增强说服力,还会使学生听了有新鲜感。

    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已进入了第三年,虽然在实施新课程前都有参加课改通识培训及具体学科培训,许多老师对此次课改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还有部分老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次课改对国家的发展,对学生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行动上出现等待、观望、被动的做法。初中《思想品德》课于今年秋季已在全市七年级启用,为避免出现上述现象,我认为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肩负起时代赋予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历史使命。
   一、改变对新课程的怀疑态度,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课改的必要性。
   首先,新的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全面和实质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美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民基本的道德、法律、人生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基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人的未来和发展。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势必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整合新的教学资源,改变僵硬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单一的评价体系,使政治课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方法,在继承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把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改为“思想品德”是适应初中生发展的需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青春期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是初中生基本行为习惯、性格、意志和品质形成的最关键阶段。以往的课程内容过于关注学习内容的思想性、方向性和系统性,而忽视学习内容的适应性和阶段性需要。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此要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必须进行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研究和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工程。如果所有的教师真正地将这个工作搞好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有了保证。
   一、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基本涵义:
   思想政治课教学结构,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或部分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和顺序。 构成课堂教学结构的诸要素可以归纳为教师、学生、教材、目标、手段、时间及空间等七个方面,其核心要素为教师、学生、教材和方法。课堂教学就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过程,它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传授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我们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宗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媒介,以目标分层为导向,在一定而有限的时间、空间里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手段,使结构的诸要素优化组合,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得到优化,可以用以下四条标准加以衡量: (1)在形成知识、技能、技巧和形成某种个性特点方面,在提高学生教育水平方面,取得可能达到的最好效果。 (2)师生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取得各项预定效果。 (3)以可允许的精力花费在限定时间内取得预定结果。 (4)以比通常消耗少的经费,在有限时间内取得预定结果。简言之,即在课堂45分钟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科教兴国,人才为本。当今中国要发展,最缺乏的不是土地、资源、资金,而是人才,尤其是具有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人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从历史发的角度看,发展规模与速度已经摆在次要地位,最关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从知识型人才的培养长度扭转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来,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创新教育而不是过 去和现在这种单一灌输式的知识型教育。
   现在中学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进入新的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由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政治课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我们现在大力提倡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内涵,其中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现行《思想政治》课本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材料丰富、图文并茂。但不少教师对课本上的材料,存在着两种不好的做法:一是避而不用;二是照本宣科。课本中的材料是教材的编写者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精选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笔者认为课本中的材料要用,而且要用好,关键在于对材料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现结合高二哲学常识教学实例,就课本材料的处理艺术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抛砖引玉。
    一、改头换面,注重呈现形式的新颖性
   实例1:教材在“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这框内容中用了《国际歌》歌词这一材料:“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下册第115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把它制成了多媒体课件,一边播放这一歌曲,一边在屏幕上逐句出现歌词,最后定格在“劳动群众”四个大字上,自然而然导出课题:——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教师对课本中的材料往往存在着两难选择:一方面,课本材料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不用可惜;另一方面,课本材料在呈现形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照本宣科,会使学生产生“老师讲的内容课本上都有”的错觉,从而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对课本中的材料进行改头换面的处理,注重材料呈现形式的新颖性,是走出这种两难境地的最佳方法。实例1中通过媒体变换,把课本上的材料由纸质媒体呈现变为多媒体呈现,充分利用了课本材料,有效地避免了“人云亦云”的嫌疑,而且还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课堂材料呈现形式的变换,除了实例1中的媒体变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