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

  2009-05-01 11:47:35  
变压器 变压器山东省沂源县第一中学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2【教学流程图】由实例引出定义   作铺垫理解原理   想办法探究规律    自主的归纳总结 针对性解决问题  合理的引申外推 简单的基本应用 最后的课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变压器

变压器山东省沂源县第一中学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2【教学流程图】由实例引出定义   作铺垫理解原理      想办法探究规律        自主的归纳总结         针对性解决问题           合理的引申外推           简单的基本应用        最后的课堂归纳【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变压器的基本构造.(2).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探究并应用变压器的各种规律.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发现问题          形成课题        建立假说    检验论证         评价发展(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变式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向往与热情.(2).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品质教学重点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规律.教学难点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基本规律的探究.               教学媒体    变压器模型、学生电源、闭合铁芯、小灯泡、导线、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 师生对话:    家庭用电一般是220V,我们听的录音机一般是几十伏或几伏,电视机高压包的电压达10000V以上,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些不同的电压的呢?二、进行新课:1、变压器的定义:用来改变交变电流电压的设备(由学生讨论回答)2、  变压器的构造:闭合铁芯、原线圈、副线圈(学生对变压器模型进行观察、总结,并在练习本上画出结构图。老师用投影机进行投影)3、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原、副线圈中由交变电流引发的相互感应(由学过的电磁感应知识铺垫:如图所示,A、  线圈中通稳恒电流   B、原线圈中通线性变化电流  C原线圈中通线性变化电流问:副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情况?)4、 变压器的基本规律:(1)电压规律:(提出问题:输出电压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进行猜测:与线圈匝数有关  实验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A、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B、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C、学生进行数据处理 检验论证 评价发展)(2)功率关系:(3)电流规律:(由能量守衡定律引入“功率关系”,让学生根据“电压规律”和“功率关系”自行推导“电流规律”)三、理解应用例一: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N1:N2=4:1,当导体棒向右匀速切割磁感线时(只计导体棒电阻,其余电阻均不计),电流A1的示数是12毫安,则副线圈中A2的示数应该为:A、3毫安       B、48毫安       C、零          D、与R阻值有关解析:导体棒匀速切割磁感线,将产生稳定的感应电动势,产生稳恒的感应电流,也就产生不变的磁场,穿过副线圈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因此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引申:若导体棒匀加速切割磁感线会怎样呢?若导体棒以V=VM的速度切割磁感线又会怎样呢?例二:如图14-18所示是一个理想变压器,K为单刀双掷电键,P是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U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I1为原线圈上的电流强度,则( )A.       保持U1及P的位置不变,K由a合在b时,I1将增大B  .保持P的位置及U1不变,K由b合在a时,R消耗的功率减小C  .保持U1不变,K合在a处,使P上滑I1将增大D  .保持P的位置不变,K合在a时,若U1增大,I1将增大解析:A、N1减小,N2、U1不变,则U2增大,I2 增大,I1增大B、N1减小,N2、U1不变,则U2增大,I2 增大,P增大C、U1、N1、N2、U2不变,R增大,I2 减小,I1减小D、N1、N2不变,U1增大,U2增大,R不变,I2 增大,I1增大  总结:对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搞清谁决定谁。匝数比和输入电压决定输出电压,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探究例题:图3是一个理想变压器的示意图,铁芯上有三个线圈,其中有两个副线圈。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N3=10:5:1。已知负载电阻R1=110欧R2=11欧。在原线圈N1上加220V的交变电压时,求通过三个线圈的电流分别是多少?图3请同学们分析以下解法是否正确?解:由变压器的电压关系式U1/U2=N1/N2得N2线圈的电压为:U2=U1*N2/N1=110V线圈N2中的电流I2为10A由电流关系式得I1=5A,I3=50A我的观点是:探究过程:  
总结: [自我诊断] 1.正常工作的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数值上不一定相等的是 [    ]A.电流的频率B.端电压的峰值C.电流的有效值D.电功率2.为了使理想变压器副线圈接上负载后输出的电功率变为原来的1/4,可采用的办法  [    ]A.使输入电压U1减为原来的1/4B.使副线圈匝数n2增为原来的2倍C.使副线圈匝数n2减为原来的1/2D.使负载电阻阻值R减为原来的1/43、用一理想变压器向一负载R供电,如图5-27所示.当增大负载电阻R时,原线圈中的电流I1和副线圈中电流I2之间的关系是                                      [    ]A.I2增大、I1也增大             B.I2增大、I1却减小C.I2减小、I1也减小             D.I2减小、I1却增大4、如图5-28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两个相同的灯泡L1和L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开始时,电键S断开,当S接通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副线圈两端M、N的输出电压减小B.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上的电压降增大C.通过灯泡L1的电流减小D.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5、如图5-24所示,T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在电压一定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副线圈电路中接入三个电阻R1、R2、R3,各电表的电阻影响不计.当开关S合上时,各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A1示数变大           C.V1示数变小B.A2示数变大             D.V2示数变大6、 如图5-25所示,一台有两个副线圈的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1=1100,接入电压U1=220V的电路中.(1)要求在两组副线圈上分别得到电压U2=6V,U3=110V,它们的匝数n2、n3分别为多少?(2)若在两副线圈上分别接上“6V、20W”、“110V、60W”的两个用电器,原线圈的输入电流为多少? [拓展提高]     1、.(1995年上海高考题)如图14-19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两个相同的灯泡L1和L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开始时,开关S断开,当S接通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副线圈两端M、N的输出电压减小B.     B.     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上的电压将增大C.     C.     通过灯泡L1的电流减小D.     D.     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2、(1997年全国高考题)如图14-20(1)、(2)两电路中,当a、b两端与e、f两端分别加上220V的交流电压时,测得c、d间与g、h间的电压均为110V,若分别在c、d两端与g、h两端加上110V的交流电压,则a、b间与e、f间的电压分别为( )A.220V,220V   B.220V,110V   C.110V,110V     D.220V,0V          变压器山东省沂源县第一中学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2【教学流程图】由实例引出定义   作铺垫理解原理      想办法探究规律        自主的归纳总结         针对性解决问题           合理的引申外推           简单的基本应用        最后的课堂归纳【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变压器的基本构造.(2).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探究并应用变压器的各种规律.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发现问题          形成课题        建立假说 &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