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试题教学功能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09-05-01 11:36:40  
挖掘试题教学功能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在化学教学中积极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广大化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方法。在高考化学复习中,老师应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突出“三精”而精选、精讲、精练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挖掘试题教学功能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在化学教学中积极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广大化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方法。在高考化学复习中,老师应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突出“三精”而精选、精讲、精练,挖掘试题的教学功能,让学生练习有梯度而且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组试题,培养创新思维加强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巧用一题分解,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某一问题出发,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向着纵、横、竖各方方向进行联想,拓宽思路,以产生各式各样的思维活动。一题多解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例:1.92克铜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随着铜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升(标况),求反应中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解法一、设生成的NO2、NO消耗HNO物质的量分别为2x、2y

由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x 4x 2x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y 8y 2y

列式 64g/mol (X+3y)=1.92g X=0.0225mol

2X +2Y=0.05 mol 解得 Y=0.0025mol

故 n(HNO3)=4X+8Y=0.11mol


解法二 由HNO3在反应中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酸,二是氧化剂

n(HNO3)=n(氧化剂)+n(酸)=n(NOX)+2n(Cu)

=0.05mol +2×0.03mol=0.11mol

二、强化多题一解,培养统摄思维

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即激发学生对思维的驾驭能力,优化思维过程,以达到对各种解题方法的理解、消化、归纳、总结。

教学中可结合中学化学习题的解法技巧,对学生进行多题一解,一法多用的训练,把形成技巧与培养统摄思维联系起来,还可以学生的心理随能力,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例用: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再如关系式极端法、数轴分析法、十字交叉法等,都是我们化学教学中重要的解题方法。

三、活用一题多变,培养求异思维

化学习题在教师不断变化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不断转换问题情境教师,从而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常温下:PH=2和PH=4的HCl等体积混合,求PH值,可改变成如下变式:

(1)PH=a和PH=b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求PH值

(2)PH=10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混合,求PH值

(3)PH=a和PH=b的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求PH值

(4)PH=2的HCl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混合,求PH值

(5)PH=a的HCl和PH=b的NaOH溶液等体混合,求PH值。

经过上述的变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同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求异思维,并能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发散性、独创性。

四、变换思维方式,培养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利用其它领域里的概念、知识、方法和现象去寻找解决本领域的问题的一种创新思维。例如试确定: 苯环上五溴取代物同分异物体的种类。根据数学排列组合思维,苯环上共有七个碳原子,五个碳原子取代的数目为C75=C72=21种。

侧向思维的突出特点是把注意力引向外部求解,而不拘泥于在被限定条件的圈子里进行思维,寻求意想不到的新思路。它要求学生知识面广,能将局外“信息”与局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五、结合因果关系,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逆传统思路,从事物的结果去思考问题原因的一种创新思维,具备逆向性、批判性和挑战性、离奇性,在化学习题教学 中既要重视正向思维,更要注重从结果分析原因的多重性从而引发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例如:在有机化合物合成题中,无机推断题中重点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

六、化简复杂问题,培养理想思维

培养理想思维就是要突出化学思想,简化思维过程化繁为简,提高思维效益。例:现有5.1g金,投入500ml 2mol/L全部溶解后再加入4 mol / L NaOH溶液,若溶液沉淀量最大时,求加入的NaOH的体积是多少毫升?此题根据理想思维模式,只要认清最后的沉淀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则n(NaOH)=n(HCl)=1mol

V(NaOH)=0.25L=250mL

七、大胆类比猜想,培养直觉思维

培养直觉思维,即不以每前进一步教师有充足理由为依据,而是突然感知的、飞跃的形式,它是一种思维简约化的思维形式,它通过类比、对称或形象化方式猜想,简要难以尽量减少中介环节,提高效果 。

例:A、B、C、D、E五种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数最多为6个,分子量均不大于48,它们之间按下图所示进行转化,试推断它们的结构简式。

分析:根据C分别与B、A、D能相互转变联想到醇可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几类物质相互转变,以此为突破口,猜想C为醇,再根据分子中氢原子数为6,甲醇与烯烃不能相互转化,甲醇生成的酯的分子量至少应等于60,因此甲醇不可能,可猜测C为乙醇,由转化图推测A为乙烯,E为乙炔,D为乙醛,B为卤代乙烷,由分子量不大于48推出B为氟乙烷。
CH3CH2F
CH2=CH2 CH3 CH2OH
H2 氧化 H2
CH = CH CH3 CHO

总之,创新思维具有多向性:从不同的角度和路径思考问题;批评性:敢于怀疑和批判;直觉性:灵感和顿悟;联系性:“由此及彼”地想象。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围绕这些特征使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通过精选、精讲、精练试题,达到既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切实把学生从题海中摆脱出来,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