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三历史科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2009-05-01 12:18:54  
略论高三历史科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广东省连州市连州中学 黄永强) 中学历史教材既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托。高三历史教师要使学生有效 地运用教材内容应试备考,教师自身必须全面地深入地掌握教材,过好备课关。 (1)要把教材的正文、历史地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略论高三历史科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广东省连州市连州中学 黄永强)
    中学历史教材既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托。高三历史教师要使学生有效 地运用教材内容应试备考,教师自身必须全面地深入地掌握教材,过好备课关。
    (1)要把教材的正文、历史地图、历史图像和课文注释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逐字逐句逐图进行研读。
    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弄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又要摸清历史地图、历史图像和课文注释,哪些内 容要作教学要求,哪些不作教学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组织自己的教学,减轻学生的识记负担,避免 学生走弯路。例如《中国古代史》(选修本)中的《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其所涉及的路线、地名极繁杂,而 课文上提到的地名却不多,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要识记些什么好。教师钻研课文和此图后,可给学生 确定如下识记要点:(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大致路线,但要给学生指出,路线所经过的地点如占城、旧港、锡兰 、忽鲁漠斯、阿月、木骨都束等等地名不必识记。(2)掌握主要地名、地域的位置:西洋、文莱。(3)掌握主要 注释:南洋、西洋、文莱。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对此图的识记目标就一目了然了。
    (2)灵活掌握教材中每章(节)的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进而对整体教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使它综合化、 条理化、专题化。
    历史基础知识是指教材内容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 本观点等等。
    近年来,高考在考查历史事实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题目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于是,在广大高三历史教师面前,摆着一个如何把握好历史基础知 识并灵活地传授给学生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高三教师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第一是借助教参等辅导资料对每章(节)教材进行深入的 钻研,然后结合高考的要求和课教学的需要,对该章(节)教材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和分析,正确理解其所 包含的历史基础知识;第二点是形成简明扼要而又密切联系的知识结构。以纲目点的形式反映历史知识点间的 并立和内在联系。
    以《中古史》(选修本)第28章“第一节 清朝巩固统一的斗争”为例。它的主要历史事实和知识结构可 扼要概括如下:
    一、反对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
    1.蒙古族的分裂和准噶尔部的发展
    2.康熙帝亲征噶尔丹〔(1)、乌兰布通之战;(2)、昭莫多之战〕
    3.清朝控制漠北蒙古及天山南北
    二、土尔扈特部归国(渥巴锡起义)
    三、平定回部反动贵族的叛乱
    1.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
    2.清政府重新统一新疆地区
    四、加强对西藏的统治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2.设立驻藏大臣
    五、清朝的疆域
    1.清朝疆域的扩大(版图四至)
    2.清朝的民族
    3.清朝的行政区域
    以上是“清朝巩固统一的斗争”中的历史事实(即“史”),但是,如果我们钻研这一教材,注意力仅仅 停留在了解史实和知识结构上,那是远远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的(更不能达到高考的要求)。还必 须挖掘出这一节内容的历史结论(即“论”):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得到了开 发;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史论结合是基础知识的基本特征。但有时史与论之间的联系,并非轻易就能理解的。“清朝巩固统一的斗 争”这一节教材的史论关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这一节教材中,大篇幅的教材内容都是描述清政府与边疆 少数民族间的斗争,因此,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民族不和睦的假象,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教材内容中的史与论 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揭示这 一历史现象。首先,指出清政府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反对少数贵族的分裂、叛乱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巩固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带有正义性)。其次又指出,各民族间虽然偶然出现一些斗争,但各族之间的友好关 系、经济文化交流仍是历史的主流。通过这一分析,学生对“清初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这一观点就更容易理解了。
    教师在灵活掌握每章教材的基础上,统观全局,对整部教材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然后以“纵向”归纳和“横向”归纳两种方法对教材进行梳理,概括出整部教材的主干线索,并根据线索和教 材的内容、高考命题的特点,把教材分为若干个专题。以《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封建社会”部分的内容 为例,构成该内容的主干线索,主要有两种:<1>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初步发展、繁荣和渐趋衰落(这是“封建 社会”部分的最大主干线索)。<2>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进一步展和巩固(以民族关系为主线, 严格来讲可归到主干<1>)。
    主干线索<1>主要是从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关系、文化思想等方面体现出来的;而主干线索 <2>则主要从历朝历代民族关系的角度反映出来的。为此,在高考复习中,就应把《中国古代史》的“封建社会 ”部分分为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对外关系方面、文化思想方面、民族关系方面等几个主要方面, 再根据高考命题经常出“人物评述”题的特点,增设一个“人物方面”。这样,把中古史共划分为七方面(即 七个专题)。此外,在加强“纵向”专题复习的同时,加强“横向”复习,注意同期的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 和对比。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比封建时代的西欧与中国的异同等等。
    此外,还要注意到各章节间的一些“隐蔽”性联系。所谓“隐蔽”性联系就是表面上看起来两个联系不强 而实际上有着内在联系的内容。例如,讲授“英国工业革命”就不能孤立分析它,应该联系“美国内战”,“ 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等章节的内容,说明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于19世纪上半期也迅速向法、德、美、意 等国延伸和扩展。分析“工业革命的后果”的同时也要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资本主义国家加 紧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如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革命,亚洲的印度民族 起义等);(2)促使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资产阶级革命兴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爆发了内战,德意 志、意大利进行了统一国家的王朝战争等等);(3)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革命运 动高涨(如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等等)。
    (3)结合高考命题的规律,确定出高考较敏感的教材内容。
    高考从题型到命题方法,大体上都有一定规律可寻。例如难度较小,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的题目,它一般 考查教材的重点问题(当然没有绝对性),而难度较大,以拉开学生距离为目的的题目,则一般不是考查教材 的重点内容,显得较偏僻,即使是考查重点内容,也以考查综合、概括和分析能力为主,题目的的跨度较大, 分析能力较强,针对这种情况,高三历史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就必须要有意识地确定哪些是高考较敏感的内容 ,哪些是不那么敏感的,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的放矢。还是以“清朝巩固统一的斗争”一节为例。这一节 的知识结构较明朗,学生往往感觉到较容易掌握,但实际上,他们极容易忽视该节教材的历史论和清朝行政区 域的有关内容。两道题:1.清朝的行政区域包括__(今河北)、江苏等18省,盛京(今__)、吉林、黑龙 江、伊犁__(今__)五个__辖区,西宁、西藏2个__,共25个行政区域。还在内蒙古等地区役__。( 对学生视而不见的内容进行提示)2.用史实说明清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条题目有一定的 综合性,其要求已远远超出了本节课文的内容。
    (4)注意运用外材料充实教材内容。
    众所周知,一本薄薄的中学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就浓缩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可以想象,教材 的内容是何等的简要了。备课过程中,若仅仅依靠课文的内容是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为了改变教材的 这种状况,加强历史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师备课时必须有机地运用课外材料来充实教材内容。如何充实教 材内容?一、要钻研教参等课文辅导资料。二、要挖掘史书中的相关内容。如备课前后研读《三十四史》中的 相关史料,就可以从中取得大量有用的材料。这样,既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又为教师在史料分析、问答题等方面的命题,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多年的教学实践还告诉我们,教师要备好 一节课,还必须拥有一、两套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而又系统的权威性历史著作,并把它作为日常教学和备课的 蓝本(底本)。三、补充一些乡土历史的有关内容,也同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