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型初探

  2009-05-01 11:40:56  
高考历史选择题型初探 (澧县第七中学 段家次) 历史选择题自1982年在高考中首次出现以来,除1984年空缺外,十几年来一直保留下来,成为了 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且其题量和分数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历史选择题以其出题方 式灵活,知识覆盖面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高考历史选择题型初探

    (澧县第七中学 段家次)
    历史选择题自1982年在高考中首次出现以来,除1984年空缺外,十几年来一直保留下来,成为了 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且其题量和分数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历史选择题以其出题方 式灵活,知识覆盖面广,既便于知识考查,又便于能力考查;既便于学生做答,也便于阅卷给分等优点,取得 了在高考试题中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地位,成为高考试题中四大题型之一。
    一般地说,选择题属于基础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学生较易得分,且选择分数比例较大,因此,做好历 史选择题,是保证历史获取较高分数的基础。另方面,历史选择题的作答由于表面上比较简单,容易被忽视。 正因为这样,必须重视对历史选择题的研究和训练。本文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同行专家。
    一、91年至96年高考选择题分析
    91年以来,历史高考题的答卷时间、总分、题型保持稳定,因此对近六年来的高考选择题进行研究,可 以使我们了解高考选择题的基本题型和测试功能,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
    1.题量与分数变化分析 题型 单选 多选 选择题 占全卷分数 题分 题量 每小题分 总分 题量 每小题分 总分 总分 百分比 年度 1991 20 1 20 15 2 30 50 30% 1992 20 1 20 15 2 30 50 30% 1993 20 1 20 10 3 30 50 30% 1994 20 1.5 30 10 3 30 60 40% 1995 20 1.5 30 12 3 36 60 44% 1996 28 1.5 48 10 3 30 78. 52%
    由上表可见,选择题的题量和分数在91-92年间保持稳定,从93年起,每年都有变化。表现在:1 .1993年,多选题的题量由15小题减少为10小题,但每小题分数由2分升为3分,从而保持了多选题 的分数仍为30分。2.1994年,单选题分数由1分上升为1.5分,从而使单选题分数上升为30分, 和多选题一样。3.1995年,多选题题量由10小题上升为12小题,使多选题的总分为36分,再资超 过单选题的总分。4.1996年是变化最大的一年,单选题题量由20小题上升为28题,上升幅度较大, 而多选题的题量由12小题又降为10小题,这样,单选题的总分首次明显地超过多选题分数。5.选择题的 题量和分数在试题总分中所占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91年至93年只占约三分之一,96年则超过了二分之 一。
    2.知识与能力考查的对比分析:
    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目的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高考题既是对这些目的的检验, 也要体现这些目的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而思想教育的成效可以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体现出来,因此,高 考实际上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检验。1992年以前,高考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考查,从92年起,国家教 委考试中心首次颁布高考《历史科说明》,提出了十项能力要求。从此以后,历史高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93年起,已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 年份 选择题题量 其中知识性试题 其中能力性试题
    题量 比例 题量 比例 1991 35 21 60% 14 40% 1992 35 19 54.3% 16 45.7% 1993 30 14 46.7% 21 53.5% 1994 30 12 40% 18 60% 1995 32 10 31.2% 22 69.8% 1996 38 12 30% 26 70%
    由上表可知,91年以来,选择题中知识性试题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能力性选择题呈不断上升趋势。从9 3年起,能力性考查题量已超过知识性考查题量。这表明:历史选择题已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并且对能力的 考查正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3.历史选择题的题型:
    从91年以来,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部分的格局未发生变化。在这两种基本的形式下, 不断有所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选择题形式。91年,在单选题中,有组合性选择题,否定性选择题和历史地 图选择题三种特殊形式。93年,全国高考题中首次推出了材料性选择题。95年,又推出创设新情景的选择 题,如多选题的第一小题,并且在否定性选择题中的否定性词语下加上了小圆点,以提醒考生注意。
    二、历史选择题的基本题型
    选择题是一种客观性的试题,它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构成,其基本模式是:题干:……
    备选项:A…… B……
    C…… D……
    在这一基本模式下,选择题派生出了多种形式。
    1.按正确答案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项选择题 有二个以上(包括2个)正确答案。
    2.按思维方式划分,可分成肯定性选择题和否定性选择题。肯定性选择题的题干表述一般为:……是: ……有:例,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 B.开罗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否定性选择题的题干表述一 般为:……不是……:……不正确的是:……无关的是:例,对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目的的表达,不正 确的是:
    A.缓和人民的反帝情绪 B.树立对外自主的形象
    C.扩大税源,增加军费 D.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目前,高考题中,绝大部分为肯定性选择题,否定性选择题较少,如95年高考中仅有3小题,约占选择 题的10%,96年高考中虽然有3小题,但在选择题中的比例下降为约8%。
    3.按题干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划分,可分为单一性选择题和综合性选择题。单一性选择题是对学生某一项 知识记忆,理解能力的考查。例: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题目仅考查学生对清政府的“闭关政 策”这一项知识的理解。综合性选择题是在一个题目中,同时考查学生对几项知识或某类知识记忆,理解的情 况。例: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C. 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题干中就考查了学生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项知 识的记忆,理解。
    4.从被选择的构成来看,有组合性选择题。组合性选择题就是A、B、C、D四个被选项都是由几项知 识组合而成。例:下列各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那拉氏勾结奕欣发动政变②李鸿章设立上海制炮局③洪仁gā n@①总理太平天国政事④洪秀全病逝于天京A.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这 类题在经94、95两年空缺后,96年重新出现在高考题中。
    5.从题干内容或被选项的内容特征来看,有历史材料选择题和历史图表选择题。历史材料选择题就是题 干或被选项由历史材料构成,例,《史记·同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 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历史图表选择题就是题干或备选项由历史图形或表格组成的选择题。
    例,见下图,1860年清政府被迫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是
    (附图 {图})
    三、历史选择题的考查功能
    选择题自出现以来,已从侧重于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到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解、分析、 比较、综合、归纳、评价、辨析等多种能力。在《考试说明》所列的四个方面九项能力要求中,选择题可以考 查其中三大方面八项能力,因此,选择题是一种能全面地考查学生能力的题型。
    1.可以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例:下列哪项不是孔子的言行?
    A.提出“仁”的学说 B.兴办私学,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C.主张统治者应以德治民 D.认为“民为贵”,“君为轻”
    此题要求学生运用再认,再现的能力,确定哪些是孔子的言行,从而选出不是孔子言行的答案。正确答案 为ABC。
    2.可以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 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这段话的意思是: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作用 B.肯定了英 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 C.强调了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英法两国同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是解答此题的基础,关键又在于理解材料中法国的“革命风暴”指什么?英国“比较 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指什么?
    3.可以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理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例,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主张“给俄国和俄国人以一切可能的援助”;1946年3月 ,他又发表了“铁幕”演说。这些表明:
    A.丘吉尔以维护英国的利益为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 B.丘吉尔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忠实卫士 C. 国际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中 D.英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立场不断改变
    此题如果不能通过丘吉尔主张“给俄国人一切可能援助”这一表象去分析他主张援助俄国人的原因和目的 的话,就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也就不能选出正确答案。
    4.可以考查学生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
    例,洪仁gān@①就义前,认为“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 可长久支持。但一自妖军贿买洋人,以攻我军,我朝连续失城失地,我军无力抵挡,末日快到了”。因受时代 局限,洪仁gān@①没有认识到的是
    A.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
    B.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定都后领导人之间争夺权势而分裂
    C.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D.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取得洋人的支持
    此题要求从材料中阅读出洪仁gān@①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认识,由此说明农民阶级和农民战争 的局限性。这样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5.可以考查学生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例,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
    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 B.初期均为美国操纵
    C.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 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此题要求学生从四个方面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进行比较,概括出两者的共同之处,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6.可以考查学生把历史事件和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例,公元前579年,宋国约集楚国和晋国两大国召开消除战争的弭兵会议。会上晋楚约定:彼此不相加 兵,信使往来,互相救难。公元前546年,宋国再次约会晋楚及一些中小诸侯国在宋结盟,盟约规定除齐秦 两大国外,各国都要向晋楚进贡。这两次会议表明
    A.大国争霸局面宣告结束 B.大国之间既争夺又妥协
    C.中小诸候国从此免于战祸 D.晋楚两大国分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