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字”

  2009-05-01 11:01:40  
古人的“字” 20世纪以后出生的人,姓名都比较简单。在秉承先辈姓氏的前提下,取一个字或两个字作为名就算完事。 对于他们来讲,“名字”是一个单纯词,意义不可再分割。但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各 有独立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这里专讲古人的“字”。 从周代开始,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取字。《礼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古人的“字”

    20世纪以后出生的人,姓名都比较简单。在秉承先辈姓氏的前提下,取一个字或两个字作为名就算完事。 对于他们来讲,“名字”是一个单纯词,意义不可再分割。但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各 有独立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这里专讲古人的“字”。
    从周代开始,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取字。《礼记·檀弓》称:“幼名,冠字。”这句话的解释是:“始生 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年二十有为父之道” 时加“字”,当然是说男子;对于女子,则是“许嫁笄而字”,到了可以出嫁之时(15岁)加“字”。人一出 生就要起名,是为了分别彼此,否则便无法以独立身份进入既有的社会秩序系统之中。对小孩直呼其名,不会 有什么顾忌,但同样对已经成年者,便显得不够尊重,取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古人的名,主要 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称字不称名,这要依对话双方 的相互地位而定。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 、上级对下级,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这样显得更亲切。如果说起名是为了分彼此,那么取字就是为了明尊卑 。这是名与字功能的基本区别。
    字独立于名之外,但又与名保持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古文字学,“字”有滋生之义。因此,我们也可以理 解为古人的字,系由名滋生而来。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名与字之间,一般均有特殊的意义关联。清代训诂学 家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归纳、揭示了当时的人名与字之间的五类关联,全面而准确。现补充实例,列举 如下:
    同义互训。孔子的学生樊须,字子迟。须与迟,都有等待的意思。闵损,字子骞。损与骞,都有亏折的意 思。颜回,字子渊。据《说文解字》解释:“渊,回水也。回,渊水也。”
    反义相对。卫人端木赐,字子贡。上赏给下叫“赐”,下献给上叫“贡”,意义恰好相对。楚将唐昧,字 子明。昧,昏暗的意思,与光明正相反。
    连类推论。孔子的弟子南宫括,字子容。“括”,包括;推论到“容”,受容。楚臣仲归,字子家。由归 而家,顺理成章。
    据义指实。齐公子固,字子城。由坚固之义,引指高大实在的城墙。鲁人冉耕,字伯牛。由农垦之义,引 指具体的耕牛。
    辨物统类。卫人邃瑗,字伯玉;齐人陈灌,字子玉。瑗、灌均为玉类之一种。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 楚公子鲂,字子鱼。鲤、鲂均为鱼类之一种。
    上面列举的诸人之“字”,均由两个字组成,但第一字并无实义。如子迟、子贡之“子”,是古代男子的 美称。而伯牛、伯鱼之“伯”,系排行用字伯、仲、叔、季的第一位。所以,此类二字“字”,其实是一字“ 字”。这也是早期命字的特点之一。
    秦汉以后,二字“字”逐渐增多,成为主流。而且,字与名并用时的排列顺序也发生变化。先秦时是先称 字,后称名,如楚将百里孟明视,百里是姓,孟明是字,视是名。汉代以后,改为先称名,后称字,如曹丕在 《典论·论文》中论及“建安七子”时称孔融文举、陈琳孔璋、王粲仲宣……这里的孔融、陈琳、王粲是姓名 ,文举、孔璋、仲宣则分别是他们的字。此外,在取字的方式上,既继承了先秦时代同义互训、反义相对、连 类推论、辨物统类以及以排行入字、以美称入字等传统做法,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先说在继承传统方面,例如:
    蜀相诸葛亮,字孔明;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唐“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司空曙,字文明。(同义互训 )
    唐代诗人罗隐,字昭谏;“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字退之;宋代大儒朱熹,字元晦;清代音韵训诂学家 王念孙,字怀祖;桐城派作家管同,字异之。(反义相对)
    北宋文学家晃补之,字无咎;南宋诗人尤袤,字延之;南宋词人刘过,字改之;清代史家章学诚,字实斋 。(连类推论)
    东吴将领周瑜,字公瑾;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字子瑜。(辨物统类)
    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唐代诗人钱起,字仲文;北宋词人晏几道,字叔原;明代文学家王思任,字季 重。(以排行入字)
    其次,在新的发展方面,主要有:
    增美辞。在先秦时代的子、父一类尊称用字以外,大量涵义丰美之辞,如公、翁、卿、倩、彦、伟、休、 道、孝……成为取字的热门选择。例如:用尊老美辞的,东汉大臣窦融,字周公;东吴将领黄盖,字公覆;西 汉豪强郭解,字翁伯;唐吏孔巢父,字弱翁。用称谓美辞的,西汉使节苏武,字子卿;大将军卫青,字仲卿。 用身份美辞的,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字曼倩;曹丕之孙、魏帝曹髦,字彦士。用形容美辞的,“建安七子”之 一的徐干,字伟长;三国魏文学家应璩,字休琏。用德性美辞的,东汉学者尹珍,字道真。刘备的谋士法正, 字孝直。
    采典籍。采摘典籍中精彩的名言警句之义,用做表字,意趣高雅。曹操字孟德,语出《荀子·劝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 谓德操。”《尚书·大禹谟》称“满招损,谦受益。”由此,明末文人钱谦益,字受之;晚清士绅王先谦,字 益吾。
    表仰慕。表示对前贤先哲的仰慕之意,是古人命名、取字的重要思路之一。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倾慕春秋 时晋人介之推的节操,故与之同名,又以其姓氏为字。南朝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钦佩西汉博士冯野王,不仅 照搬其名,而且取字曰希冯。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景仰宋代史家、人称“唐鉴公”的范祖禹,仿其名,又字 景范。
    寄情怀。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字所以表其人之德。”正如言为心声一样,字也是人们抒情怀的 手段。近代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康有为,字广厦,意在表达自己为黑暗专制下的国人争得一个开明、自由的生 存“广厦”的宽阔胸怀。现代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字任之,他自己解释“任之”的涵义:“其一是对自己该 做的事,对国家对社会该负的责任,坚决勇敢地担负起来,任之;其二是对无所谓的事、无聊的流言等等,不 管它,由它去,任之。这就是我做人处事的信条。”
    析名文。名与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可以是文辞意义上的,也可以是文字结构上的。南宋 诗人谢翱,字皋羽;大奸臣秦桧,字会之;明“竟陵派”文人刘侗,字同人;清文学家毛奇龄,字大可。

[1] [2] 下一页  

    既起名,又取字,是中国姓名文化的独特传统之一,直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依然如此。以名人为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李大钊,字守常。
    胡适,字适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朱自清,字佩弦。
    陈毅,字仲弘。
    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其后又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传统的上下尊卑秩序被完全否定 ,因而以明尊卑为主要功能的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本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交往 越来越频繁,称谓繁复、叠床架屋的名、字并行之制,显然不再有恢复的必要与可能。但是了解一点这方面的 知识,至少可以避免出现评书《杨家将》中杨六郎竟然在皇帝面前自称“杨景杨延昭”之类的笑话。

上一页  [1] [2]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