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低高巧妙运用

  2009-05-01 12:20:27  
高低低高巧妙运用 在中学地理中,有关等值线(包括等温线、等压线、等压面、等高线)的分布规律方面的知识既是教学重 点,也是教学难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其分布规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高低低高”。即 与同纬度、与两侧或与同一水平面的周围地区相比较,向高值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高低低高巧妙运用

在中学地理中,有关等值线(包括等温线、等压线、等压面、等高线)的分布规律方面的知识既是教学重 点,也是教学难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其分布规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高低低高”。即 与同纬度、与两侧或与同一水平面的周围地区相比较,向高值凸的地方低,向低值凸的地方就高。“高低低高 ”以化繁为简的手法巧妙地加以归纳,使学生较易地对等值线的分布规律进行理解和记忆,本文就等值线问题 谈些“高低低高”的运用方法。
    一、运用“高低低高”,突破等温线的难点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有关气温的水平分布的第三点规律:以北半球为例,7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出,海洋上等温线向南凸出,1月份则相反。我们知道,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海洋气 温低于大陆,冬季海洋气温高于大陆,通过分析学生是理解了,但对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即弯曲和陆、洋、季 节之间的关系)却很难突破,只要巧妙地运用“高低低高”,突破就不成问题。如图1:
    (附图 {图})
    图1
    如何判断该地区处在什么季节,首先根据气温的一般规律: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可以判断出该地域在 北半球。然后运用“高低低高”法判断季节:海洋上的等温线向气温的“高值”凸出表明其气温“低”于同纬 度的陆地,为夏季,称为“高低”;同样,陆地上的等温线向气温的“低值”凸出,表明其气温“高”于同纬 度的海洋,为夏季,称为“低高”。
    二、运用“高低低高”,突破等高线的难点
    在初中地理中,等高线知识很抽象,用等高线模型图直观演示,较形象具体,学生当时也可以理解,但过 后学生却很容易忘记,尤其对于等高线的弯曲与山谷、山脊之间的关系更易忘记,运用“高低低高”来巧妙归 纳它们的关系,就易记不易忘了。如图2、图3:
    (附图 {图})
    图2 图3
    等高线向“高值”凸出其海拔就“低”于两侧地区,地形为山谷,称“高低”;等高线向“低值”凸出, 其海拔就“高”于两侧地区,地形为山脊,称“低高”。
    三、运用“高低低高”,突破等压线的难点
    在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的运动”中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学生对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很 容易确定,而对于高压脊和低压槽的判断和理解却一筹莫展,运用“高低低高”法进行突破,问题就迎刃而解 。如图4:等压线向气压“高值”凸出,其气压就“低”于两侧地区,即为低压槽,称为“高值”,如图5: 等压线向气压“低值”凸出,其气压就“高于西侧地区,即为高压脊,称为“低高”。
    (附图 {图})
    图4 图5
    四、运用“高低低高”,突破等压面的难点
    与等压线同节中的“热力环流图”涉及到了等压面,如图6:下面的等压面气压值大,上面的等压面气压 值小,而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了大气的水平运动,这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要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 必须弄清楚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运用“高低低高”较易弄清等压面的凸凹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的关 系,即向气压值“高”的方向凸出的地区,其气压“低”于它的周围地区,称为“高低”;向气压值“低”的 方向凸出的地区,其气压就“高”于它的周围地区,称为“低高”。故A处气压高,B处气压低,大气由A处 流向B处。
    (附图 {图})
    图6
    “高低低高”,巧妙归纳成口诀形式,极易突破等值线难点,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在中学地理等值线教 学中不妨一用。*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