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置问

  2009-05-01 12:16:13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置问 一、“卷地毯”式设问。这是根据教材中知识点的顺序逐个设问、面面俱到的一种设疑方法。如综合程序 教学法就是这种设问方式的具体体现。每课所授教材内容一般都根据知识点的多少编制相应的程序题。由于采 取了设问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置问

    一、“卷地毯”式设问。这是根据教材中知识点的顺序逐个设问、面面俱到的一种设疑方法。如综合程序 教学法就是这种设问方式的具体体现。每课所授教材内容一般都根据知识点的多少编制相应的程序题。由于采 取了设问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能专心致志的思考或如饥似渴的听讲,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 利完成。但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容易疲劳。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有选择性的采用,不 要千篇一律,一般易于掌握的教材内容用此法教学较为适宜。
    二、“捣竹节”式设问。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关键,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关节点 处设疑置问,就能把力量用在刀刃上,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在“气温的日变化”教学中,笔者这样设问 :“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出现在什么时间?”学生会答:“在正午12点。”教师强调“应在地方时12点。”“ 那么,在什么时候地面温度达最高值呢?”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在正午12点,有的说在下午2点。教师应讲: “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午后地方时1点(13时)左右。”并接着问:“地面温度最高值为什么不出现在地方时 正午12点呢?”学生虽答不出,但此时注意力集中,在期待着老师讲解。笔者举了煤炉烧水的例子,当火头最 旺时水锅还未开,那么,在火势减弱后水锅是否还会开呢?“有可能开”学生回答。“是什么道理呢?这是由 于水锅储存热量的缘故。”教者自问自答。并接着问:“一天中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点左右是何道理? ”学生会答:“这是地面储存热量的缘故。”教者接着补充:当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小于地面辐射损失的 热量时,地面温度达最高值。并接着再问:“为什么地方时午后2点(14时)左右气温最高呢?”学生通过看书 会答出:因为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还要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需要有一个过程。这种环环紧扣、节节伸入的设 问把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地面辐射与大气温度几种关系及储热效应等讲得十分透彻,学生容易领会。总之, 在教材中的交叉点、枢纽点、关节点处设问,可产生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三、“剥皮蛋”式设问。剥皮蛋一般先去附泥,再去蛋壳,有的还要去最后一层蛋膜。教学中我们把由表 及里,层层推进,多端设疑的设问方法谓之为“剥皮蛋”式的设问。如笔者在进行自然资源概念的教学时,先 板书了什么叫自然资源,然后问:“教室中的板凳、桌子是否是自然资源?”学生往往说法不一。此时,教者 可再问:“板凳、桌子是否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学生往往会答:“非也。”由此得出,人工加工的物品不 是自然资源。接着再问:“雷电是不是自然资源?”学生往往会答“是”。教者继续问:“它能否用于生产生 活?”学生语塞。据此,教者强调,自然资源具备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即有用性。教者还 须提醒学生,自然界的物质是否有用,还要看生产力水平状况。如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时,沼气等不能利用,就 过去来讲沼气不属自然资源,今天由于社会的发展它已变成新能源。雷电现在不是自然资源,目前人类已可消 雷减灾。通过分层设问,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就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又如,在进行《地球在宇宙中》这 一章内容的复习教学时,可问天球、星座、陨石是否为天体,然后再逐个加以剖析,让学生真正掌握天体概念 的内涵与外延等等。上述这种设问对概念教学尤为适用,通过它能把概念的含意层次剖析得淋漓尽致,学生掌 握也就全面、深刻、准确了。
    四、以错纠错式设问。这是一种由错误的前提引导学生卷入错误,再设法让学生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的 设疑方法。如在进行自然资源分类教学时,为检验和巩固前边所学知识,可先进行错问:“太阳风、地热流是 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往往会说:“他们都是可再生资源。”然后教者再问:“自然资源应具 备哪两个属性?”这时,有的学生已发现太阳风、地热流不是自然资源,当然也就谈不上是否再生或非可再生 资源了。这种利用学生思维弱点设计的疑问,可增强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学生曾“上过当”,再碰到问题时 将格外小心谨慎,将会细致的予以分析。这种以错纠错的设问,有着妙不可言的味道。如此设问,最适用于学 生易错或概念易于混淆的教材难点内容的教学。
    五、以疑治疑式设问。设问应捕捉适当时机,在学生感到信息矛盾时,可进行必要的反问或正面的诱导设 疑等,这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解惑释疑。如在讲地质构造时,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把地质构 造与前边的地形相混淆。于是,笔者这样做了设问:地形与地质构造两者的概念有何不同?此时,教者可帮助 学生作比较。地形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主要分为五大类型,即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地 质构造是指内力作用所产生的变形、变位,它分为两大类,即褶皱与断层,单个褶皱——褶曲又分为背斜、向 斜两个亚类;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两个亚类。笔者又继续问:“地形与地质构造有何联系?”教者可自问自答 :“通常在内力作用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经外力侵蚀往往背斜顶部易断裂被侵蚀反而成为谷地,向斜底 部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而地垒多为山地,常被称为断块山,或断层山;地堑多为谷地,即断层 谷。由于抓住了学生概念混淆的信息反馈,及时地设疑解疑,帮助学生理清了上述两个概念的差异与联系。这 种“疑中生疑”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分清是非,避免张冠李戴。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八滩中学)*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