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压、风、气压带、风带的教学

  2009-05-01 11:59:25  
关于气压、风、气压带、风带的教学 九年义务教材初一地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气压、风、气压带、风带”一节的教学,从本人多年教学情 况来看,发现该节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对以后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广,尤其是在气候方面的影响最大。对 于该节的教学如果教师不能教好,学生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关于气压、风、气压带、风带的教学

    九年义务教材初一地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气压、风、气压带、风带”一节的教学,从本人多年教学情 况来看,发现该节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对以后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广,尤其是在气候方面的影响最大。对 于该节的教学如果教师不能教好,学生不能学好的话,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涉及有关知识那就更难掌握。从笔 者所在学校情况来看,学校为了提高总体素质,所以在安排教学任务时都采用同一学科多个教师担任教学任务 ,同一年级同一学科至少安排4个科任教师, 这样就形成了较有挑战性的竞争机制,因此也就激发每个教师的 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各显神通。针对该节的教学,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很好的利用地图逐层分析 ,而是一次性地把全部内容板书黑板并要求学生一定背得的填鸭式办法,这种方法就算学生能够记住,但这种 死记硬背的时间不会持久,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认的反感。
    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学好、记牢,不能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知 识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在有地图的章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地图,并在地图的基础上逐层分析,逐步掌握,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笔者在上此节时分如下两大步骤,教学效果较好。
    1 气压、气压带的确定
    1.1 在黑板中央画出大圆,然后在相应位置标出赤道;南、 北纬30°(或30°N,S);南、北纬60°( 或60°N,S);南、北极90°(或90°N,S)。
    1.2 按照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理和气压的高低与气温的高低成反比的关系来确定气压的高低。虽 然教材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如何用气温的高低来确定气压的高低,但我们可以根据前节或本节有关知识推出。同 时我们可以把赤道与南、北纬30°为一组用气温相互之间的高低推出气压的高低;再把南、北纬60°与南、北 纬90°作为一组进行气温高低的比较而推出气压的高低。大家知道,赤道附近全年高温,那么按气温高低与气 压高低成反比的关系,得出赤道附近应是低气压带。而南、北纬30°附近的气温比赤道附近低些,所以应是高 气压带,因为南、北纬30°它靠近热带但又不是热带,所以在此称之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60°附近气 温比南、北极90°气温高些,所以它的气压应是低气压带,因为它靠近极地而不是极地,所以在此标出副极地 低气压带。而南、北极90°附近气温全年很低所以应是高气压带,由此称之为极地高气压带(详图见教材P50在 此不必画出)。
    1.3 得出气压带名称及分布之后, 再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分布规律。在图上发现:地图上南北半球纬度 相同的地方,气压带名称完全一样。同时还发现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不论从两极还是从赤道数起它们都是一高一 低的间隔分布。即“高低相间”的分布规律。在全球七个气压带中有3个低气压带(赤道、南、北纬60°附近) ,4个高气压带,并且有4个气压带还带有“副”字,然后在图上指出它们的名称及分布规律。最后留出2~5分 钟时间让学生消化,以便加深记忆。
    2 风、风向的确定
    2.1 风的箭头应指什么方向, 同学们都知道水是由高处向低处流,那么风的原理也是这样,风是空气的 水平运动,空气的运动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形成了风,根据这些就可知道地球上不同纬度间的风向(箭头) 吹到何处,一句话在气压带图上凡是标有低气压带的地方就是风向(箭头)指向的地方。
    2.2 风向的偏向问题。 按照风从高气压吹到低气压而得出箭头要指的地方,凡是标有低气压的地方都是 箭头所指方向。但在图上却发现那些箭头有偏左或偏右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在此可以告诉学生由于地球是个 球体而且不停的自西向东地自转,所以风向就有向左或向右偏了。同时让学生记住一句话:“北半球向右,南 半球向左”的原理,那么风向也就容易掌握了(至于它的原因不必详细介绍,因为它是高中知识的下放,否则 就会使所学内容更加复杂)。分析方法一:就北半球而言,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之间。按上述原理, 风的箭头应指向赤道低气压附近,再按“北右南左”原理,风向应偏向高气压的右边。就好比一个人站在副热 带高气压带面向赤道低气压带吹风一样,箭头应偏向高气压右边。又因为这一带的风的方向全年不变,像人一 样很讲信用,所以把这里的风带叫信风带。方法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风向应指向副极地 低气压带附近,即风向应指向北纬60°附近。也像面对60°N吹风,风向应偏高气压带的右边。 因为这种风好 像从西方吹来,所以把这个风带叫西风带。方法三: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的风向,应指向副极 地低气压带,方向偏转极地高气压带右边,因为这种风好像从东方吹来所以称之为东风带。至于南半球风带及 风向问题,同样可按风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和“北右南左”原理可以得出各自的风带及风向。
    2.3 在标出全球6个风带名称及风向之后,再次引导学生分析及掌握它们的分布规律。从图上可发现不论 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风带名称完全相同,即南、北纬30°之间都是信风带;北纬30°到北纬60°与南纬 30°到南纬60°之间都是西风带;北纬60°到北极和南纬60°到南极附近之间都是东风带。每个相同的风带各 有2个,一共6个风带。关于风向问题,同一半球的信风与东风方向一致。至于西风它本身标有方位词在里面, 也就容易记住了。总之风带的分布规律是纬度相同的地方名称相同而且南北对称分布。
    值得一提的是在图上分析气压带、风带的时候应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表示出来,使学生从不同色彩中把不同 的知识区别开来,杜绝只用一色粉笔表示,否则会使内容更加复杂。
    对于该节的教学,只有先分析气压带及规律才能得出风的分布及规律。如果顺序颠倒的话,那么学生就难 以记忆。对于该节的教学,如果都能充分利用地图并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分析,逐步记忆,那么学生对此节的掌 握也就持久。整个教学活动都能以图为主,并对地图充分利用和灵活处理,这虽然会增加教师的劳动量,但对 学生来说却是学得轻松自然,而且充分利用地图教学还能把无声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更加 有效,还能高度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牢固、持久。让学生在看图分析的过程中既学到 应学知识,又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能利用地图逐步分析,也能使学生对书本那死板的文字知识 容易接受,在某种程度上说,地图教学的充分利用胜过平常教师的千言万语,也会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较大兴 趣。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