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2

  2009-05-01 11:10:27  
谈地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2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提问,可以用来“遍询诸生”,检查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温故知新”,引出新的课题;还可以发“愤悱之功”,启迪学生思维,开阔思路,活跃课堂气氛。提问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问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集中”中前行。但提问绐终是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谈地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2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提问,可以用来“遍询诸生”,检查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温故知新”,引出新的课题;还可以发“愤悱之功”,启迪学生思维,开阔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提问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问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集中”中前行。但提问绐终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筛选,抓住重点和关键,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这就犹如沙里淘金、花中采蜜一样,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下面就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点滴体会。

一、由浅入深的提问

学习就是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由浅入深地设计课堂提问。比如,在讲述非洲气候时,先请学生阅读插图,随后发问:“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位于非洲什么部位?分别属于什么气候?两者都处在赤道两侧附近,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马达加斯加岛远离赤道,为什么其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由于提问是由浅入深,以“气候”为“焦点”,从不同方向将思维“聚集”到“中心”上,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独创见解的产生。

二、激发兴趣的提问

学习中最活跃的成份是求知欲。即对学习课题产生认识上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务必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维,进行提问,如在讲述日界线概念之前可以提问学生:“从日期上来讲,后出生的人一定比先出生的人小吗?”在讲述地球的公转时问学生:“为什么远日点是夏季,近日点反而是冬季(指北半球)?”在学生头脑中的构成一个悬念,引起好奇,激起学生学习新授知识的高涨情绪。

三、逆向思维的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但这种反馈必须是实质性的而不应是形式上的反馈。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提问问题设计的质量如何了。我在听过一位教师讲述空气的组成时,他是这样提问学生的:“干洁空气中主要成份各有什么性质?”这一问题提出,学生照本宣科念一遍就回答完了,但学生究竟理解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上的反馈,所以我在讲授这一问题时,把提问改成:“假如大气中分别缺少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臭氧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回答这样的问题照课本读一遍就不行了,学生就必须根据课本上各种气体的性质,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逆向思维才能把问题答出,既使学生答错了也往往能给教学提供生动的实例,成为澄清教学问题的大好契机,这样的反馈才是一种实质性的反馈。

四、因果相关的提问

这种提问问题的方法,可以摆出一些条件或设想,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以先摆出地理现象,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推究原因,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例如,讲述欧洲的气候时,先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年等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欧洲地形图,在学生对欧洲的位置、地形、洋流、降水和所温的分布特点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欧洲为什么会具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样能使学生从“因”中得出“果”来。再如,学生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后,问:“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引导学生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这样学生可以从“果”中得出“因”。

五、联系实际的提问

在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中,联系些生活常识,尤其是能及时联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回答,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的感染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必要补充。如在讲气旋与反气旋问题时,我结合台风在我省登陆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据气象台报道,有一股台风在我省登陆,同时得知,福州当地的风向变化是:西北→西南→东南,请问该台风是在福州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的什么方向登陆?”这种问题既将课本知识“活化”了,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达到开启学生的智能的目的。总之,提问的角度很多,方法各异,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这是“教无定法”。然而“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又有一般规律可以遵循,按规律可以有较好的收效——这就是“提问有法”了。当然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每一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点、不同年级的学生和教材,选择设计好课堂提问。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提问还必须做到先“问”后“提”,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中的“共生效应”的作用。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