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中国龙”

  2009-05-01 10:55:13  
漫话“中国龙” 谈到季风,我总联想到一种形象——龙。古人说龙能兴云布雨,下雨是龙在天空向地面吐水。连续暴雨,淹没庄稼、冲毁房舍,就说是龙在发怒。持续干旱,禾苗焦枯,地面龟裂,又有人设坛求雨——求龙哪怕是打个喷嚏也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景,人们又对龙感恩戴德,建庙供奉,还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果真有龙吗?科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漫话“中国龙”

    谈到季风,我总联想到一种形象——龙。古人说龙能兴云布雨,下雨是龙在天空向地面吐水。连续暴雨,淹没庄稼、冲毁房舍,就说是龙在发怒。持续干旱,禾苗焦枯,地面龟裂,又有人设坛求雨——求龙哪怕是打个喷嚏也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景,人们又对龙感恩戴德,建庙供奉,还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果真有龙吗?科学发展到今天,这已是个无需回答的问题了,可我总觉得中国人创造了龙的形象,流传着龙的神话,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绝非偶然。那么有什么东西像龙呢?它在哪儿?有什么特点?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恐怕没人去想,然而,当我每次教到《季风》的时候,总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想法:夏季风就是中国龙,中国龙就是夏季风。
    不是吗?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谁能否认?请打开地图,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上,大都是干旱的沙漠或荒漠,且不说从大西洋岸到红海之滨的撒哈拉大沙漠(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面积770多万平方千米,有我国4/5面积大);还有地面没有一条河流的沙特阿拉伯境内的沙漠;就连美国的西海岸、同纬度墨西哥内陆也免不了沙漠的侵占。然而,我国处于这一纬度带上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这可是受惠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得力于夏季风这条“中国龙”埃生活在这个地区的“龙的传人”——华夏儿女能不感谢“中国龙”的哺育之恩吗?
    “龙”的家在哪儿?影响中国的夏季风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半壁河山(即季风区)都能受到它的影响,它从太平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使这一广大地区的年降水量至少在400毫米以上,多的达2000毫米~3000毫米,成为我国重要的农耕区。现在,我国绝大部分人口和耕地都集中在这里,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也是糖料、油料、淡水鱼、猪、鸡、鸭的生产基地。5大商品棉基地有4个都在本区,这里城镇密集,工厂林立、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是我国最精华的部分。另一个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它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条“龙”的共同影响,使我国的南方(淮河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都在800毫米以上,植物繁茂,山青水碧,风光秀丽,农田以水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人们以大米为主食,长江中下游平原因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淡水鱼的产量大,而称为“鱼米之乡”。
    人们常说“风调雨顺”或“风不调雨不顺”,可见降水的变化与冬夏季风的活动有关,尤其与夏季风的进退关系密切。
    “风调雨顺”的年头,“龙”的登陆很有规律,即有两次大的跳跃过程和三次较长的停滞过程,称为“三停二跃”。一般是5月中旬,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与盘踞在这里的冬季风相遇,形成锋面雨带,南岭以南的地区最早进入雨季,绵绵春雨持续20天~30天,华南成为全国的多雨中心,这是第一次停滞;6月中旬,“龙”第一次北跃,雨带随之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成为我国的多雨中心,这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细雨连绵达一个月之久,人们称之为“梅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绘了梅雨季节的景象。又因此时多雨阴湿,许多物品极易受潮发霉,故有人又称之为“霉雨”,这可是人们做霉酱的好时机呢。这是雨带的第二次停滞;7月中旬,“龙”第二次北跃到淮河以北,雨带也随之北移,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锋面雨带在东北和华北第三次停滞,这一地区进入雨季。9月份,由于北方冷空气增强南下,“龙”就开始南撤,雨带随之迅速南移;10月,冬季风频频南下,“龙”在大陆上消失,返回到海洋上,大陆上的雨季随之结束。由于“龙”对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影响主要是5月至9月,故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多集中在5月至9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而南方由于受“龙”的影响时间较长,故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
    “风不调雨不顺”的年份,该下雨的时候不下,不该下雨的时候拼命地下,就会造成旱灾或涝灾,这是为什么?这也是“龙”在作怪。“龙”势力强的年份,它推动锋面雨带急速北上,跳过江淮地区到达华北和东北,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期缩短,降水减少而发生干旱,而华北、东北地区因雨季过早过猛则发生洪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旱北涝”。如1959年初夏季节,由于从太平洋来的东南季风势力强盛、移动迅速,很快地由南岭跳到淮河以北,使雨带较往年提前到达华北一带,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梅雨季节反常地出现“空梅”,干旱持续达两个月之久,形成百年未遇的大旱,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洪水肆虐,形成南旱北涝的局面。“龙”势力弱的年份,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迟迟不能北上,梅雨期在该地延长一个多月。就会出现水涝灾害,北方则出现严重的干旱,发生“北旱南涝”的灾情。如1954年,“龙”势力较弱,被北方冷空气所阻,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相持达两个月之久,梅雨期比正常年份延长了一个多月,仅7月的降水就超过400毫米,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水,而北方则出现严重干旱。
    我国是个多水旱灾害的国家,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在2155年间,共发生水旱灾害1750多次,其中大旱1056次,大水658次。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到1988年的38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旱灾7.5次,水灾7.8次,洪涝和干旱已成为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造成农业生产上的重大威胁,给国民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如1950年~1980年,因洪涝灾害损失粮食200亿斤左右,受灾人口数以百万计,直接经济损失150亿元~200亿元。
    如何减轻水旱灾害呢?古人认为水旱灾害是“龙”造成的,故有壮士下海斩龙,还出现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当今人们明白“龙”就是夏季风时,再也不会下海斩龙了,而来潜心研究夏季风——它的源地、性质、进退规律,它与水旱灾害的关系。显然,人们认识了夏季风,对防治水旱灾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龙”不是很反常吗?反常造成了水旱灾害,人们又不能幻想立刻到空中、海洋降服它,但可在地面上做文章,修建大量水利工程。兴修水库,将洪水季节多余的水储存起来,供枯水期用。既减轻了洪水的压力,又解决了旱情;兴建引水工程,实行跨流域调水,将多水地方的水调到缺水的地方,同样能一举两得。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先后修建了大中小水库8万多座,总库容量达4.6亿立方千米,我国各大江河初步建成防洪、防涝、防旱的水利工程系统。这些水利工程在抗御和减轻水旱灾害方面取得显着成效,使我国许多地方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业生产基地。我国已破土动工的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在防洪方面发挥无比巨大的作用,成为造福子孙万代的千秋伟业。另外,大力植树造林,让荒山秃岭披上绿装,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营造“地下水库”,改造生态环境,也起到减轻水旱灾害的作用。
    你听说过“人工降雨”、“人工移雨”吗?我国从1958年开始进行人工降雨实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多个盛市、自治区实施过规模较大的人工降雨,这说明人已经从地面走向空中去降服“龙”了,相信总有一天,人定能像“龙”一样“呼风唤雨”,使年年风调雨顺,进而彻底解决水旱灾害。
下一篇:漫谈地理人种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