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静脉血的转化与煤气中毒实验

  2009-05-01 11:03:18  
动脉血、静脉血的转化与煤气中毒实验动脉血、静脉血的转化与煤气中毒实验 动脉血、静脉血是血液循环章节的重要内容,为加深对动脉血、静脉血区别的认识,教师常以鸡血凝块上表面颜色鲜红、下表面及内部颜色暗红的直观对比来予以说明,但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二氧化碳浓度低时与氧容易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而在氧浓度低、二氧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动脉血、静脉血的转化与煤气中毒实验

动脉血、静脉血的转化与煤气中毒实验
 


动脉血、静脉血是血液循环章节的重要内容,为加深对动脉血、静脉血区别的认识,教师常以鸡血凝块上表面颜色鲜红、下表面及内部颜色暗红的直观对比来予以说明,但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二氧化碳浓度低时与氧容易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而在氧浓度低、二氧化碳浓度高时又与氧容易分离这一可逆动态过程却无法展示。另一方面,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多涉及煤气即一氧化碳中毒的内容,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远高于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这一规律也是靠血凝块无法验证的。如何用实验手段来证明血红蛋白的这两个特征呢?下面是“动脉血、静脉血的转化与煤气中毒”实验。


动脉血、静脉血的转化与煤气中毒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氧、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


2.了解煤气中毒的原理


材料用具:


小烧杯2个、玻璃棒、量筒、滤纸、胶头滴管、配有双孔塞的圆底烧瓶2个、分液漏斗2个、酒精灯、配有单孔塞的硬质试管、玻璃导管、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橡皮套管、试管4支。


鸡血、蒸馏水、柠檬酸钠、氯酸钾、二氧化锰、大理石、盐酸、浓硫酸、甲酸。


实验步骤:


1.抗凝鸡血的制取:在一个小烧坏中放入少量柠檬酸钠晶体,再注入20mL蒸馏水,然后滴入宰鸡时的鲜血约20mL,用玻璃棒搅拌后,即抗凝鸡血。


2.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得氧气,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用煤气也可用硫酸和甲酸加热条件下制取(前两者在中学化学已学)。


3.动脉血、静脉血的转化实验: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注入5mL抗凝鸡血,在1号试管中通入氧气、2号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半分钟后可以看到,1号试管中的鸡血由红色变为鲜红色,2号试管中的鸡血由红色变为暗红色。接下来在1号试管中改通二氧化碳,2号试管中通氧气,则1号试管中的鸡血鲜红色变为暗红色,2号试管中的鸡血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4.煤气中毒实验:在3号试管中注入5mL抗凝鸡血,通入氧气,鸡血很快由红色呈鲜红色,再通入一氧化碳,鲜红色没有变化,但这时再通入二氧化碳,鸡血始终不能变为暗红色。在4号试管中加入抗凝鸡血,通入二氧化碳,鸡血由红色变为暗红色,如此时再通入一氧化碳,则暗红色鸡血很快变为鲜红色。


实验讨论:


1.步骤3说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环境中氧或二氧化碳多时容易与之结合,在氧或二氧化碳少时又能容易与之分离的特性。


2.步骤4说明:血红蛋白更容易和一氧化碳结合,并且结合得比氧气和二氧化碳牢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氧化碳吸入肺部后即与氧争夺血红蛋白,使血液载氧功能发生障碍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而中毒。


该实验的设计体现如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第一,该实验可让学生动态地了解血液的颜色变化,从而理解肺泡里的气体交换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又使动脉血运用转变为静脉血。


第二,该实验证明了煤气中毒的原理。


第三,该实验运用了初中化学学过的氧的制取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同时,了解了一氧化碳的制取并运用于实验,使化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紧密联系起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其思维的逻辑性、科学性、想象性。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