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生的戏曲音乐谈谈中学生的戏曲音乐
谈谈中学生的戏曲音乐
临海市灵江中学 张国瑛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能力,增进学生了解我国艺术瑰宝,培养他们对戏曲艺术的欣赏与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与心智,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操与民族精神。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功能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除了大量的民歌外,还有历史悠久的戏曲音乐。据史料统计,目前流行在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有三百余个,由于戏曲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地方色彩,因此,它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之一。中学生学习一点戏曲音乐,不仅可以提高对戏曲艺术的欣赏,演唱能力,而且可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戏曲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所谓戏曲,就是有“戏”可看,有“曲”可听,它把戏剧、音乐、表演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我们所说的 “戏曲音乐”,是指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它包括了声乐,器乐两大部分,声乐部分是指唱腔和念白,其中唱腔是戏剧音乐中的核心部分,剧情的发展及人物性格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唱腔表现出来的,念白有各种韵白和口白。器乐部分指的是唱腔的伴奏及开场,过场音乐。唱腔的伴奏过门能起到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开场和过场音乐则用以渲染、烘托舞台气氛。可以说戏剧中无论唱、念、做、打,都离不开音乐。近几年来,戏曲音乐又有了新的发展,各个剧种的音乐从唱腔、唱法到伴奏都有所发展,甚至发展到用电声轻音乐队为戏曲伴奏,如歌曲《唱脸谱》等。极大的丰富了戏曲音乐。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欣赏和学习戏曲时,除了应该了解戏曲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以外,还应注意戏曲具有虚拟性和程式性的特点。如:京剧,它就突出戏曲的集中、概括和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唱、念、做、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在表演上富于鲜明的舞蹈性和强烈的节奏感,我们在欣赏和学习戏曲时,能注意到戏曲的特点,我认为就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段好的唱腔,还必须通过恰当的唱法加以润色,才能达到声情并茂、悦耳感人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戏曲演唱非常讲究吐字的清晰和字音的感情变化。如行腔时要注意字的声调及语气,因而对吐字的出声(咬清字头)、引长(引长字腹)、归韵(收清字尾)要求颇为严格,字音还要唱得含蓄,符合人物的感情的需要,做到字正腔圆,腔随情转。
目前,在我们中学生中确有一部分戏曲爱好者,只要我们在学校中加强戏曲艺术教育,利用课内外加强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的欣赏、学演能力,是能让学生爱好戏曲艺术,开展戏曲艺术教育,为使广大中学生学好戏曲音乐,学校还可以在广播台适量地播放一些戏剧的经典唱段,举办专题讲座,组织课外戏曲兴趣小组,可以从学唱简单的唱段到逐步学唱、排演折子戏,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学唱、排练的自娱自乐过程中,热爱自己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凝聚力,充分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中的隐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