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评价方案 提高学生素质

  2009-05-01 12:05:30  
改进评价方案 提高学生素质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实践与研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改进评价方案 提高学生素质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实践与研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误区一:(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合或待),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待”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误区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本课题构建了“课堂——课外——期末”三者结合的评价体系,与广大美术教师共同探讨。

一、建立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
  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方式,针对《标准》美术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式”评价,可将整一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多次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反馈。
  初始阶段:(兴趣评价)美术课教学内容新、美、趣,描绘手段十分广泛,大部分客观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造型艺术更广阔的表现题材领域。在美术课的初始阶段,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如教学《三原色》一课中,学生对两种颜色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情景很感兴趣,很想动手调一调。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热情报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这么一来,学生主体性体验越来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使其向教学内容的深入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
  深入阶段:(创意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已转化为创造性思维。学生是活生生的,他们的想象丰富而有童趣——想象整个世界都是童话的:太阳会笑,植物会哭,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美术课当中,特别是设计课中,学生的想象更能得以发挥。如:《设计一双新鞋子》有的学生说要设计可以照明的夜光鞋,有的要设计装上轮子的溜冰鞋,还有音乐鞋、疗伤鞋、美容鞋、鞋形房、鞋形车等等,种类繁多,五彩斑澜。又如,《我为祖国造大桥》,众多的学生除了以绘画形式表现外,还采用泥塑、折纸、搭积木的方法来造桥,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富于幻想的创造思维,教师就应十分尊重,而必须充分肯定其具有合理、创新因素的部分,哪怕那一部分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甚至有时可以“过分”肯定。
  终结阶段:(结果评价)一堂课的终结阶段这里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为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我们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
  1、确立评价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理解儿童的眼高手低。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
  (1)、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
  (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
  (3)、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获得成功。
  2、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
  (2)、师生共评。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好为好?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
  (3)、作品展评。将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修改,力求完美。
  (4)作业批改。这一形式不能因为课堂上的讲评而简化,这样会令未能在课堂中展示作业的学生觉得得不到关注,令无力修正的学生得不到指导,教师应利用这一时机,用铅笔圈点加简短评语的方法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评价。

二、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美术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性,将学生在此间的美术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是十分有价值的。它能追踪确定每个学生的美术活动表现,而且能准确评价学生在许多情境中的表现。要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可采取以下方式:
  方式一:活动记录。评价并非是一次性的、可完成的任务,而是对每个学生在相当时期内成长、发展进行追踪的过程。活动记录即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行为和美术表现作叙事式的描述,特别是课外的实践和综合性探索活动。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具体的活动档案,作为评价的一个指标。由于记录易受教师个人观点、情趣、品味的影响,因而采用此法要遵循下列三项准则:
1、叙述要清晰,呈现学生美术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评论简短贴切。
2、为每个学生建立活动档案,每天只为3-——5个学生作记录或由小组长、课代表记录。
3、每次课前与相关学生交谈,让其了解教师对他的课外活动评价,鼓励学生回应。
   方式二:代表作展览。大多数专业艺术家都有代表作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其艺术才能和艺术造诣。我们在课外活动中就可以开设一个美术长廊,以展示学生的代表作。这么一来,就可显示学生个人的绘画才能,证明他的进步和成长,更能以丰富的信息,准确地、系统地表现个人的成绩。
1、 途径有三条:
  (1)、学生个人自选代表作品,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挑选出能代表自己的最佳作品。
  (2)、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从学生作品中选。
  (3)、由学生组成评选小组对参选作品评分。
2、代表作品展览优点:
  (1)、为学生美术成绩的进步提供了十分具体的有代表的证据,鼓励学生健康发展。
  (2)、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认识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方式三:参加比赛。参加比赛是中高段学生美术的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现今,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征稿通知纷至踏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比赛,并将其取得的成绩也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一个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健全了教学评价的机制。

三、建立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现行的美术课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划分成绘画、工艺、欣赏三个部分,从整体上发挥合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新标准》也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根据《大纲》和〈〈标准〉〉的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依照年龄分成三个年级段,即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然后结合本校的实际,从“基础知识”、“造型表现”、“想象创新”、“欣赏评述”四个方面总结评价学生成绩。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测试为辅的评价方法,按基础知识(10%)、造型表现(20%)、想象创新(30%)、欣赏评述(10%)、平时成绩(30%)的累计分综合评价整体美术素质。
1、基础知识
  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是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差,感知觉比较笼统,也不精。因此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评价以学生是否认识大自然中基本色彩,是否理解用基本形概括和表现物象的造型方法;是否能在观察自然中感受美;是否了解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的知识为依据。使基础知识的难度降低,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
  相对低年级来说,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清晰的感知觉,但不精确,有意注意开始占优势。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基础知识的评价应以:是否了解掌握浅显的色彩知识;是否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并能写生;是否从中感受到韵律和节奏的美感以及生活之美、现实之美;是否了解并掌握了四方连续知识为依据。可采用试卷形式考查,如对第八册的基础知识可出以下试题:
  1、在十二色轮中,( )是暖色,( )是冷色。
  2、画朝霞应用( )色,画月夜应用( )色。
  3、( )叫透视现象。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 )。
  4、(   )叫构图。绘画构图的首要问题是处理好( )关系。
高年级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力创造力得到提高。考察评价以:是否能掌握浅显的造型知识和美感规律;是否理解“节奏美感”;是否了解认识中国画的常用工具、画家、作品及基本表现方法;是否掌握了传统与现代设计基础知识为依据。
2、造型表现
  低年级学生由于在生理上腕骨和指骨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小肌肉群不发达,手部小动作精确性较差,心理上感知觉不精确,“时、空”观念模糊。我们不能用高年级和成人的眼光来考察评价他们笔下的形象,而应该立足于低年级学生特点,从考察学生:是否能用绘画用具认识和描绘各种基本形并运用平面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是否能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为依据出发,考察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