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改,课堂教学如何创新?

  2009-05-01 13:33:39  
面对新课改,课堂教学如何创新?面对新课改,课堂教学如何创新?—— 一节数学课的启示崔京勇                      作为校长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怎样让新课改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校长怎样引导好教师按照新课改的精神上好课?一言以蔽之:课堂教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面对新课改,课堂教学如何创新?

面对新课改,课堂教学如何创新?
—— 一节数学课的启示
崔京勇
                     

作为校长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怎样让新课改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校长怎样引导好教师按照新课改的精神上好课?一言以蔽之:课堂教学如何创新呢?从侯娟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 9 加几”一课,使我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创新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一、 源自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问题来自于学生 的发现。

过去的教材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不管学生是否感兴趣,甚至是教师直接灌给学生的,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开始的。侯娟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在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上,为了让运动员喝上饮料,同学们正在分发饮料,请看这幅图。

(教师把画好的彩图贴在黑板上,彩图上远处有 7 名赛跑的同学;左边是 9 名跳远的同学,还有 1 名教师当裁判;右边是踢毽子、跳绳比赛, 4 个同学在踢毽子, 1 个同学当裁判, 5 个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也有 1 下同学拿着裁判夹当裁判。近处的操场边上,有 6 名同学在分饮料,饮料箱内有 9 盒,在箱外面有 4 盒,有一个同学问分饮料的同学一共多少盒饮料?)

作为一年级的同学刚刚参加完了入校后的第一次秋季运动会,运动会的热闹场景,同学们兴奋的劲头给新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看到这幅运动会彩图,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又激活了,新授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图上同学提出的问题,立刻调动了同学们思考的积极性,出现了以下答案。

学生 1 :我数了数饮料,一共 13 盒。

学生 2 :我发现箱子里有 9 盒,若再加上一盒 正好是 10 盒。加上箱子外面的 3 盒,共 13 盒, 9+1+3=13 。

学生 3 :因为 13-4=9 ,所以 9+4=13 ,有 13 盒饮料。

学生 4 :因为 10+4=14 , 10 比 9 多 1 ,所以 14-1=13 。

学生 5 :我想到了 13 的组成是 9 和 4 , 9+4=13 。

老师听了学生的回答,既惊讶又高兴:“呀,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方法,真聪明。”老师把以上 5 种方法写到了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以上 5 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大部分同学认为第 2 个同学方法简便,先凑 10 ,后用 10 加剩下的数。老师把同学们的分析 用式子列了出来。

9 + 4 = 13

| / /

| 1 3

|/ |

10 +3 = 13

这正是本堂课研究的问题。接着老师让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彩图,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卡片代替人,摆一摆,说出第一个加数是 9 的数学问题,并试着用以上研究的简便方法算一算。

组 1 :参加跳远的有 9 名同学,有 1 名老师当裁判,共多少人?

9+1=10

组 2 :跳远的有 9 名同学,跑步的有 7 名同学,共多少人?

组 3 : 9 个跳远的同学加上 4 个踢毽子的同学共多少人?

组 4 :跳远的有 9 人,场外分饮料的有 6 人,共多少人?

组 5 :跳远的有 9 人,跳绳的有 5 人,裁判员 3 人,跳远的加上跳绳的和裁判共多少人?

组 7 :踢毽子的有 4 人,跳绳的有 5 人,踢毽子和跳绳的加上跳远的有多少人?

……

孩子们的思路打开了,更多的算式出来了。

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想念学生的能力,想念学生能提出问题。

过去,教师总是过低地估计学生的能力,认为学生不懂什么,老师怎样教,就怎样听。而侯娟老师的“ 9 加几”一课有一个教学环节,使我改变了以上认识。应该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想念学生的能力,想念学生能提出问题。

当侯老师在黑板上列出 2 个算式后,提出了如下问题。

⑴ 9 + 4 = 13 ⑵ 9 + 7 = 16

 | / /      | / /

 | 1 3     | 1 6

 |/  |     |/  |

 10 + 3 = 13  10 + 6 = 16

师:观察以上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 1 :都是加法。

生 2 :都有 9 和 1 。

生 3 :得数都是十几。

生 4 :都是用的凑十法。

生 5 :先把后面的加数分成 1 和几。

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发现后,作了总结,然后问道:谁还有问题?

我坐在听课凳子上想,一年级的小同学,刚入学几个月能有什么问题。但接下来学生们的提问,使我大吃一惊。

生 1 :老师,为什么都是 9 加几呢?

生 2 :老师,为什么都用凑 10 法呢?

生 3 :老师,两个算式的第二个加数与计算出的和为什么都差 3 呢?

9+ 4 =13

9+ 7 =16

  ↓ ↓

  3 3

学生提的多好呀!前两个问题是本节课研究的问题,第三个同学的发现太独特了,太深刻了!学生认识到两个算式,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化,和也随着变化。学生的问题虽与本节课的问题无关,但说明了他们在动脑,课堂上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课堂上大胆质疑,这是多么难得的学习精神!谁说我们的孩子提不出问题,我为有这样的学生而高兴,我更为老师关注孩子、相信孩子和培养孩子大胆质疑的精神而高兴。这不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课堂教学吗?

三、 开发教材,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个性。

过去教师讲课,只要按课本教完,达到大纲的要求即可,新课改,要求教师对教科书进行重新认识。教材,不论是哪个版本的,只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的材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的材料,教师要依据课标,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本校实际具有开发教材,拓展教材,不能再用照本宣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

侯娟老师在讲“ 9 加几”一课时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她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了一棵苹果树,在树的一侧画了 9 个苹果,提出了以下问题:

果子熟了,摘下来 9 个,树上有多少个苹果?

生 1 :树上原来有 13 个苹果,摘下来 9 个,还有 4 个。

生 2 :现在树上一个也没有了。

生 3 :树上有 10 个苹果,摘下来 9 个,还剩 1 个,让树叶挡住了。

生 4 :树上原来有 17 个苹果,摘下来 9 个,还剩 8 个。

生 5 :树上还有 10 个苹果,加上摘下来的 9 个,树上原有 19 个。

生 6 :树上原来共有 27 个,一天摘 9 个, 3 天就能摘完。

教师设计的问题课本上没有,教参书上没有;既与课本的内容有联系,但从同学的回答来看,联系又不大。题目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果子熟了,收获的季节人们高兴,同学们为果子熟了而兴奋。题目设计的有开放性。树上有多少个苹果?为学生的思维、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可以是现在树上有多少个苹果,也可以是原来树上有多少个苹果,可以与摘下的 9 个苹果相联系,也可以不与 9 个苹果相联系,孩子们有怎样的体验,怎样想就怎样说。“现在树上一个也没有了”、“还有 1 个,让树叶挡住了”这些回答融入了孩子的感情,体现孩子的真实想法。“树上原来有 27 个,一天摘 9 个, 3 天就可以摘完”这样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本节课的加法问题,出现了 1 天摘 9 个, 3 天摘 27 个, 9 × 3=27 的乘法问题,出现了 27 个苹果,每天摘 9 个,要摘 3 天, 27 ÷ 9=3的除法问题。这是多么好的教学设计呀!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怎样引导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呢?这节课使我明白了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要根植于课堂,植根于教师中间,与教师同行,才能推动课堂教学不断创新。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