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在道德教育的雨露阳光中成长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小学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关键期,教育非常重要。作为老师不仅仅应对孩子的学习负责,更应对孩子的“灵魂”负责,让青少年在道德教育的雨露阳光中成长。1、教师做节日教育内涵的挖掘人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1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强调,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等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确,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1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5千年,每1个节日都有着深远悠长的历史背景,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法定节日有:新年、春节、妇女节、植树节、国际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教育不能简单地以抽象的概念形式进行,而要努力将教育引导融合在鲜活的生活实例中。只要富有感染力的、孩子可以直接感知、体验、领会的东西,才有助于在共鸣中自己去体会、感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工作中,我非常的重视节日教育,以此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比如中秋节的前1周,我布置学生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收集跟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歌曲,欣赏不同形状的月亮图片……到了中秋节的时候,组织学生参与节日的庆祝活动:白天举办“中秋知识知多少”活动,学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诗歌、童谣朗诵,晚上布置学生与家人1起赏月,在品尝甜甜的月饼时,静静地欣赏那又圆又亮的月亮,找找那棵桂花树以及可爱的玉兔……活动虽小,但意义很深,家长很满意,孩子家长都很感动,在相互的感动中,亲子关系进1步融洽,同时也提升了节日活动内在价值,更从本质上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2、教师做医治儿童心灵创伤的医生
学生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过失,因而不能轻易或者盲目的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有时教师要真正放下架子,蹲下来,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来体会他们的所想、所做、所求,成为儿童幸福的创造者,成为儿童心灵创伤的医治者。
曾有1位教师,在1个星期天的下午接到1个超市的电话:你的孩子在超市偷拿东西,请马上过来1下。这位老师的潜意识反映是这位孩子肯定是怕父母,谎报了1个电话,这个电话恰好是自己家的。教师出于工作的本能,出于对孩子的保护,马上往商场赶,到了办公室,只见在3个表情严肃的工作人员面前,站着1位受惊胆魄的女孩,这位教师走过去,把孩子紧紧楼在怀里,1边听着工作人员的教训,1边取出赔偿的钱。办完事后,他把孩子领回家,给她吃,对她进行1番和风细雨的交谈。孩子要回家了,老师把孩子送到路口……10年之后的1天,已退休在家的老师家门铃响了,他打开1看,是1位亭亭玉立的女孩子两手提着满满的东西站在门口,在老师怀疑这位女子找错门的时候,女孩说话了,我是10年前在商场偷拿东西的孩子。你的爱温暖着我,1想起你我的心头就涌起1股暖流,我发誓:我要改变自己的缺点,待我长大挣钱时,1定来感谢你。今天我领到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第1笔工资,来看你了。其实,我们回头想想,我们小时侯也曾干过不少当时想得很纯朴、很天真很可笑的事,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做错许多事,我们教师不要把他们所做的错事加以扩大,上纲上线更要不得。我们要把其看成是成长中错误,相信学生还小,是可以教育的。
3、教师做孩子感知生活的引路人
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生理成熟期提前,但他们不能超越精神饥渴和心理断乳这1特定的关键阶段。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情感脆弱,他们的知、情、意、行的矛盾日趋深刻、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凭借自身的品行、学识、人格以及仪表、风度等方面焕发出的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做孩子感知生活的引路人
我曾教到这么1个学生,他刚插进我们班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向我摊开孩子的成长情况和特点:由于几代单传,大人过于溺爱孩子,造成孩子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得知妈妈又怀孕的消息后,就常常无理取闹,说妈妈再生1个孩子,自己得到的爱就少了。1次发脾气时,竟用脚踢了妈妈的肚子,以至妈妈流血住院保胎。在我观察他,摸索着如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的过程中,1天早自修课时,他的父亲气喘吁吁地赶来了:老师,不好了,我的儿子在家扬言要砸煤气罐,麻烦你去劝劝他。我向数学老师交代了1下,马上跟他出发,路上这位无奈的父亲向我讲了事情的原由:家中烧好了早餐,他说家里烧的不好吃,要父母给他5元钱在外面吃,父母说给2元,他坚决不肯,硬要5元,相持之下,他发火了,将家里的东西乱仍,还要砸煤气罐。1走到门口,只见,地上1片狼籍,满地是被仍的东西,倒在地上椅子的1只脚断了,站在床边的叶尧彬同学鼓着眼睛,虎着脸在呼呼喘粗气。见此1幕,我示意他的父亲走出房子,他的妈妈已躲到外面的院子里。我拉起倒在身旁的1张椅子,不动声色地坐下,3分钟后,他向我偷看了1下,5分钟后,他低下头,脸上有了1丝不安。我开始说话:现在时间8点30分,第1节将要开始上课,要去学校吗?他点点头,我说房子里这么乱太不雅观,清理了再上学。他还听话,动作也利索,很快清理完毕,跟我到学校……
针对班级中还有相当1部分同学乱花钱的现象,我决定在班级中开展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教育,。于是结合品德课开展“家庭收支知多少”的调查活动,活动的内容,了解家庭的经济来源,统计家庭1个月的支出情况。这活动极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汇报的时间到了,我先让他上台填写收支情况表,我发现他在1个月的余额中填写着12.6元。我说:你可以向父母把这12元6角要来花呀,他摇摇头说,不可以,家里也要留些钱,万1家人生病了,要花的。我先表扬他为大局想法,针对他的话,我趁机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正确使用0用钱以及体会父母艰辛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花钱要与家庭的情况联系起来。这位同学从此改变了很多,他的父母直到现在还感谢我。
4、教师做及时捕住教育契机的有心人
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会导致孩子不良的道德情感,过于严厉也为我们的教育造成麻烦。我班的学生王志杰,很顽皮,他的父亲动不动就是对他拳打脚踢。打多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强了。1天晚上,他父亲看见光顾玩的孩子竟不做作业,就火了,恨恨的打了孩子几巴掌,孩子哭了,跑了,竟两天两夜不回家……这期间,家人是东找西寻,惊动了乡下的亲戚。4位祖辈对其父亲的做法更是怨声载道,对小孩的出走担心得了病。第4天,孩子回家了,全家人高兴对孩子又是疼,又是爱,还当着孩子的面述说着孩子父亲的不是,孩子1脸的满足。
1 2下1页
第2天早上,孩子回校了,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在同学面前表现出这次我胜利了的神情。此景此情令我心碎,为了教育他,为了教育类同于他的学生,为了教育全班同学,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了这几个大字:新闻报告会----王志杰答记者问。我解释说:我班新闻人物王志杰,离家出走两天两夜,这48小时中,他经历了哪些事、感受到了什么等等方面大家肯定很想知道,现在我们请新闻人物上台,你们当记者,由王志杰同学在这儿答记者问,怎么样?学生热烈鼓掌,在老师同学的鼓励声中,他走上了讲台。同学们将1个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抛给他,开始王志杰同学回答时还是面带微笑,随着同学们提的问题1个个实际、深入,他渐渐地羞愧了,最后竟伤心地哭了。因为出走这段时间他受了好多苦:睡的地方有停在路旁的黄包车,有没有建好房子的工地,有空着无人居住的危房,夜里,时时怕鬼来抓他,坏人来捉他,睡着了,又冷得醒过来;由于没带钱,不能买东西吃,因而肚子饿得难受极了,曾两次到垃圾堆找食物充饥,流浪日子好难受,所以昨晚我决定回家了……当1个同学问他:今后如果父母还打你,你还会出走吗?他表示坚决不走。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王志杰在同学面前袒露了自己真实的出走生活以及真实的思想,大家听了心灵受到震撼:原来离家出走生活是这样的糟糕,这样的可怕。这个“新闻报告会”开得很成功,教育效果很好,不仅教育了这位离家出走的同学,也对其他同学进行了爱父母、爱家庭、爱自己的教育。
5、教师做学生家长的知心人
对于学校和班级来说,家长群体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儿童是看着成人的背影长大的。宋庆龄说过:“父母的1言1行,都给孩子以深远的影响。”有的家长,总是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以教育者自居,似乎自己总是正确的,对自己缺乏严格的要求,孩子心里不服气,不可能听家长的。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1句名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传媒上曾报道过1个发人深省的例子:1位边远地区的聋哑妇女,抱养了3个孩子,她没有文化,也不会讲话。但她充满爱心,勤劳俭朴,艰苦奋斗,她优良的人格,滋养了这几个孩子。孩子们学会了爱,学会了艰苦奋斗,学会了怎样做人。他们中学毕业后,都考上了大学。我想,即使不上大学,也同样会走上成功之路,因为他们有优良的人格做前进的灯塔。
作为1名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教师,应做家长的知心人,经常家访,和家长1起探讨教育子女的方法。对犯了错误的青少年学生,教师不是向家长告状,而是要与家长1起分析孩子的情况,共同商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针对其子女的情况,耐心细致地教育,让他们口服心服,自觉地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1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作为教师,我们要深感肩头的重任,努力履行自己的义务与使命,让青少年在道德教育的雨露阳光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