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批评学生之后
写在批评学生之后
泗洪县淮海中学 周东才
做班主任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班级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了,尤其对学生的思想工作越来越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因特网的进一步普及,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接触的社会越来越丰富多彩,而由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还不够成熟,自身调节、辨别能力和自身控制能力相对较差,表现出的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富于幻想而不够客观,追求时尚而良莠不分,很容易“追求”上一些不良习惯和风气,并把之带入校园,若不及时发现和制止则很快就会“传染”给别的同学,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并予以制止及帮助其改正,便成为班主任思想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对于学生的各种过错,教师将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让其及时纠正呢?记得心理学家史京纳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在学习方面,有良好行为得到奖励的动物比有不良行为就受到处罚的动物学得快得多,而且也更能记住所学的,人类也有着同样的情形。所以我们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在激励学生进步时一般应采用多鼓励少埋怨、多赏识少批评的方法,因此用赞扬便能取得的效果最好不用批评。但谁都知道,世上还没有哪一种良药能治百病,教育也一样,只有赞赏、激励和表扬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有时也少不了鞭策和批评。因为,要真正的帮助一个人是离不开批评的,但批评又常易伤到学生的自尊,引起反感,我们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因此,如何把握好批评的分寸,采取什么样的批评方式,才能让学生乐意接受,才能达到我们希望的教育效果,便成为班主任必须思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做法,谈谈自己对班主任批评工作的思考和体会。
(一)牢记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行为中存在问题的警觉,限制和制止学生的不良或错误行为并使之及时纠正从而向着正确方向前进,并不是让学生难堪,更不应讽刺、挖苦。若不注意而伤到学生的自尊,一旦让学生有这种感觉:老师的批评不是为我好,而是挖苦我,那么你的思想工作便会适得其反,他们便会一问三不答,或者表面答应要改正缺点,但心里是不服的,这些口“服”心不服的学生,常会在暗地里给你很多“享受”不起的“回报”,让你苦不堪言。只有牢记批评的目的时,面对任何事情,作为教师才不会有任何不利于教育学生的偏激言语和举动。
(二)把握好批评的原则 1.“就事论事”原则。这个原则其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论事而不论人,二是就一件事论一件事。也就是说,在学生犯错误时,我们是批评他这种错误的行为而不是批评学生这个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批评人只能引起学生的抵触,学生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被批评,不知道要改进什么,批评他的错误行为却会使学生明白为什么会被批评,需要改进什么,而且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才是批评的目的。其次,在批评时要做到就一事论一事、就一个问题谈一个问题,不要把以前和这次没有关系的错事拿到一起来讲,不能“你以前又怎么怎么样了”,更不能“你怎么搞的?旧病未治新病又来”,否则会让学生误认为你揭老底算老账,不是为了让人改正,而是为了让人难堪。因为,把过去的错误翻出来并且唠唠叨叨地讲了没完,对我们教师来说完全是愚蠢和无效的。每个学生都有一些应该忘掉和埋藏的过去的事情,我们从中去翻出些错误和过失来,这决不会帮助学生做得更好,只会让学生觉得你喜欢用老眼光看人,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更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2.地位平等原则。在批评学生时,老师决不能“现在我以班主任身份和你说话”。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是不会收到任何效果的。这里的平等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往往我们有很多老师,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不
(三)批评的前期准备 要使批评有理有据、既不夸张、也不失察,教师就必须采取认真观察、仔细倾听、耐心询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查,掌握确切的情况,弄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分清是非,绝不能偏听偏信。我们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千万不能凭推测和小道消息来作为批评的依据。
(四)选择好批评的时间 在批评的前期准备做好后,一般来说,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要拖拉,不要拖一段时间之后再拿以前做过的错事批评学生(当然采取“冷处理”方法时除外),因为,这样会给学生有这么一种印象:老师喜欢“旧饭新炒”,待学生把所作的错事差不多忘记后,教师再去“揭老底”,不但不会收到什么效果,反而会让学生认为你喜欢用老目光看人而产生对立情绪,这不是一个高明教师的做法。
(五)选择好适当的场合,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一个适当的场合是一个良好的氛围的必要条件,而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