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AI下即时提示解题过程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建构两步应用题整体结构的影响

  2009-05-01 12:50:30  
在CAI下即时提示解题过程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建构两步应用题整体结构的影响 摘 要 本研究在计算机辅助小学三年级学生建构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教学中,对42名学生的错误反应,即 时给予有关解题过程的提示,对另外42名学生只即时给予有关结果对错的反馈,以探讨有关解题过程的提示是 否促进学生对两步应用题整体结构的理解以及对解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在CAI下即时提示解题过程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建构两步应用题整体结构的影响

 

摘 要 本研究在计算机辅助小学三年级学生建构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教学中,对42名学生的错误反应,即 时给予有关解题过程的提示,对另外42名学生只即时给予有关结果对错的反馈,以探讨有关解题过程的提示是 否促进学生对两步应用题整体结构的理解以及对解题过程的自我监视。结果表明:①两班学生对结构的理解以 及对解题的自我监视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解题成绩上并无显著性差异;②两班学生的阅读水平对他们 的解题成绩都存在显著性影响,但对学生的结构理解和解题自我监视并不存在显著性影响;③学生解两步题成 绩以及对两步题结构的理解水平与解题自我监视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
    关键词 解题成绩 结构理解 阅读水平 自我预测 自我评价
    * * *
    一 前言
    小学数学两步应用题是一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景相联系、需要学生选择、运用和组合规则来解决问题的 任务。它以一步应用题为基础,但不同于一步应用题,要解决它不只是规则的简单套用,而是规则的选择和组 合。一步题简单规则的各种组合就构成了两步应用题的整体性结构。学生对这种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将有助于他 们对当前解题任务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
    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常常被当作问题解决的教学来研究。我国小学普遍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举例讲解某种类型 的组合,然后跟随以大量的练习,并未揭示例题之间的内在关系。学生对两步应用题基本结构的知识比较零散 ,未能建构起自己对两步题整体性结构的理解,其结果只会模仿例题去解决某些类型的问题,无法灵活地选用 和组合规则去创造性地解决新的问题。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观认为,“数学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 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Glaserfeld,1991),这意味着“学习数学就是研究数学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干中学(郑毓信,1994)。因此,两步应用题的教学最好是在一步题的基础上,利用学 生的知识经验,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类推、分类、发现以及解题等活动逐步建构出对两 步应用题整体性结构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解决两步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生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来建构起对事物的理 解的(张健伟,1996)。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各有不同(陈琦,1988),学生的建构也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 的(Duffy,1991),因此,每个学生的建构过程不尽相同,是多元化的(Cunningham,1992),并且,学生的 建构是在与教师、同学的社会性交互作用中进行的,为利于良好的建构,需要教师不断监视并给予学习过程的 指导。
    监控学习过程并给以即时反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之一,用计算机来辅助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教学, 能即时向学生提示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即时提示能否促进学生对两步应用题整体性结构的建构,正是本研究 所要探讨的问题。因此,本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在计算机辅助小学三年级学生建构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教学 中,对学生的错误反应,即时给予有关解题过程的提示,是否能促进学生对两步应用题结构的建构。
    二 实验方法
    (一)实验设计
    本实验研究的基本假设是:在计算机辅助小学三年级学生建构两步应用题结构教学中,对学生的错误反应 ,即时反馈有关解题过程的提示,将比只反馈对错评判更能促进学生对两步应用题结构的建构。实验处理是: 在对学生错误反应所提供的即时反馈中,控制班只给予对错评判;实验班则还给予具体的有关本题解题过程的 提示。实验的主要因变量是结构理解成绩,指学生对两步应用题一般结构的理解;辅助因变量是对解题过程的 自我监视,指学生在解题之前对自己解该题能力的预测(自我预测)和解题之后对自己解该题效果的评价(自 我评价),其水平与学生对两步应用题一般结构的理解水平直接相关联的;参照因变量是解题成绩,指学生解 两步应用题的学业成绩。此外,实验的协变量有对应用题文字的阅读理解水平,它会影响解题以及对结构的理 解;以及解一步题的成绩,它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结构的基础。本实验将具体考察实验班的各项因变量是否比控 制班高。
    (二)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北京市铁路职工子弟第七小学三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共84人。每班42人,其数学教师都 是本实验的任课教师,平时成绩基本相等,分别作为控制班和实验班。
    (三)实验材料
    1.硬件
    由25台386计算机组成的小型教学网络。
    2.教学软件
    本实验用的教学软件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原理而设计开发的。软件分为教学和练习两部分。在教学部分, 在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用实物图、线段图或文字等信息材料作动态演变,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作出反应,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类推和分类等活动逐步建构出对两步应用题整体结构的理解。在练习部分,学 生要解一些两步应用题,这些题是按两步应用题的整体结构来安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题来加深并巩固 自己对两步应用题整体结构的建构。控制班和实验班的练习部分稍有不同,在控制班,软件对学生的错误反应 只作一般性的即时反馈,即只有简单的对错评判或中性术语如“再来一次”等;在实验班,则还包含具体的有 关本题解题过程的提示,如“要想求×××,必须先知道×××”,“通过什么方法才能求出最后的问题”等 。
    3.测试工具
    ①应用题文字阅读理解测验。由实验教师、同校数学老师、区教研室教研员和研究者共5人共同编制, 包 括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中学习的有关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术语和文字叙述,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术语和文字叙 述的能力,共10题。
    ②应用题解题测验,有一步应用题解题测验和两步应用题解题测验两种。由实验教师、同校数学老师和区 教研室教研员共5人, 按教学大纲共同编制。这是学绩测验,测查学生解一步或两步应用题的水平。
    ③两步应用题结构理解测验。由研究者、实验教师、同校数学老师和区教研室教研员共5人共同编制, 测 查学生对两步应用题整体结构的理解水平。主要题型有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匹配题 等。主要内容有:区别一步和两步题,识别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改变一步题的条件使其变为两步题,改变一 步题的问题使其变为两步题,改变或组合某些条件使其变成各种两步题,改变或组合某些问题使其变成各种两 步题,用所提供的条件和问题组合出各种两步题,对应用题进行分类,以及评价某解题步骤的错误类型等。

[1] [2] [3] [4] [5]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