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复杂的文字题教学
较复杂的文字题教学(教学案例)
文字题作为应用题的简捷形式具有语言简炼、数量关系明确的特点,是学习应用题的基础。教学较复杂的文字题,首先应教给学生解题的步骤与方法。一般地说有以下4步:
1.弄清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思考解答步骤、列式并计算出来。
4.检验。
这里重点是认真分析文字题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难点是从何入手。然后动脑思考,选择正确、简捷的解答方案,并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方法。
下面结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中例2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同行们讨论。
例2: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列出综合算式)
分析:这道题的问题是求商,其中被除数是45与39的和,除数是45与39的差。应同时算出被除数45+39的和与除数45-39的差,再用所得的和除以所得的差,最后求出商。
这里重点要让学生理解“和”与“差”的意义,难点是“45与39的和”作被除数,“45与39的差”作除数。经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对和除以差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加深了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为解此题扫清了障碍。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解答方法,称为分析法。
第二种方法简称缩句法。即把题目缩成最简单的表述形式,然后找出每次进行计算的两个数,直至列出算式。此题可缩简为“和除以差”。题中告诉和是“(45+39)”,差是“(45-39)”,列式为:(45+39)÷(45-39)。这种方法既简捷又便于学生理解,效果较好。
第三种方法简称顺序法。即把题目的意思先列出算式,然后再根据最后的结果要求什么来加上适当的括号完成列式并检验。本题可依题意按顺序列出45+39÷45-39,再根据结果“商是多少?”得出最后一步要求商,也就是除法要最后一步算,所以和与差要先算或同时算必须加上括号,最后再检验。从练习反馈信息看,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选择方法,迅速列出算式,计算正确,效果良好。
在学习了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以后可以用第二种方法验证第三种方法,也可用第三种方法验证第二种方法,互为检验,使正确性又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