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语文古文重点虚词

  2009-05-01 09:10:40  
2008高考语文古文重点虚词 词 重点功能 例句及今译 安 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怎么”。 《鸿门宴》:“项王曰:‘沛公安在? ’”(项王问:“沛公在哪儿?”)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能理解天鹅的志向呢?) 比 ①副词,相当于“到处”,“普遍”。 成语有“比比皆是”。(意为到处都是。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2008高考语文古文重点虚词

    词 重点功能 例句及今译 安 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怎么”。
    《鸿门宴》:“项王曰:‘沛公安在? ’”(项王问:“沛公在哪儿?”)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能理解天鹅的志向呢?) 比 ①副词,相当于“到处”,“普遍”。
    成语有“比比皆是”。(意为到处都是。) 比 ②介词,相当于“等到…的时候”。
    《赤壁之战》:“比至南郡,而琮已降。”(等赶到了南郡,可刘琮已投降曹操。) 并 副词,相当于“一同”、“全都”。
    《狼》:“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夫的肉骨头已没了,然而两只狼还是一起紧随他。) 曾 副词,放在“不”之前,加重语气,相当于“竟”、“还”、“简直”。
    《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竟连寡妇、小孩都不如。)
    《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凭你年老力衰的样子,恐怕连山上的一棵树也拔不掉,还能有什么办法对付这么多土石呢?) 尝 副词,相当于“曾经”、“已经”。
    《过秦论》:“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曾经用比秦国大十倍的土地,用百万军队,逼进函谷关攻打秦国。)
    《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我曾经对这句话有过怀疑。) “苛政猛于虎” 诚 ①连词,相当于“如果”、“果真”。
    《隆中对》:“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大事可成,汉王室也可以复兴了。) 诚 ②副词,相当于“确实”、“实在”。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殆 副词,相当于“大概”、“恐怕”、“几乎”、“差不多”。
    《石钟山记》:“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郦道元所见到的,大概跟我看到的一样,然而他说得不详细。)
    《隆中对》:“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大概是老天爷用来帮助你将军的吧。)
    《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再说燕国赵国是处在秦国几乎把各国都消灭的时候,可以说到了智尽力疲的地步,因战败而亡国,实在是不得已的。) 但 副词,相当于“只”、“仅仅”。
    《指南最后序》:“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只想求死,不再考虑个人得失。)
    《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会儿,只听得屏障中敲了一下抚尺,所有在座的人都寂静无声,没有谁敢吵闹的。) 当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
    《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那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跟秦国互相较量一番,或许不是那么轻易可以衡量出结果的。) “倘” 第 副词,相当于“尽管”、“只是”、“仅”。
    《孙膑》:“孙子谓田忌曰:‘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重重地下一笔赌注,我能使您获胜。”)
    《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吾确实希望跟你相守到老而死,只是从今天的形势来看,天灾可以让人死,盗贼横行可以让人死…) 独 副词,相当于“只有”、“难道”。
    《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石碑倒在路上,那碑上的文字已模糊不清,只有写的“花山”两字还可读识。)
    《信陵君窃符救赵》:“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再说您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不可怜您的姊姊吗?) 而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冯婉贞》:“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诸位无意抗英军那就算了,诸位如果有意抗英,那么请看我冲杀的方向而紧紧跟上。)
    《神灭论》:“人而无知,与木何异?”(人如果没有知觉,跟木头有什么两样呢?) 夫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个”、“那”、“那个”。
    《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fú)观人风者得焉。”(所以写了这篇《捕蛇者说》,用来等待那些观察民风的人获得。)
    《岳阳楼记》:“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地区的美景,全在这洞庭湖。) 盖 ①副词,相当于“大概”、“大约”、“原来”。
    《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才领会到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想诱骗人。)
    《游褒禅山记》:“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我所到达的地方,跟老游客比还不到十分之一。) 盖 ②放在句首,作发语词用,无义。
    《答司马谏议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儒者所争论的,尤其在于名与实的关系,如果名与实的关系搞清了,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真正弄明白了。) 苟 ①连词,相当于“如果”。
    《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如果有谁富贵了,可不能忘记大家啊。)
    《赤壁之战》:“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如果正像您说的那样,那么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苟 ②副词,相当于“姑且”。
    《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姑且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想在豪强中做官有名声。) 故 副词,相当于“故意”、“特意”、“仍然”、“本来”。
    《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要使尉官愤怒,让他来侮辱吴广,用来激怒被谪戌的人。)
    《孔雀东南飞》:“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三天织五匹布,婆婆还嫌她慢。) 顾 ①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只是”、“不过”、“但是”。
    《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不过我想到,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仅仅因为有我和廉颇两个人在。)
    《促织》:“顾念蓄此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但是想到养着这劣等的蟋蚌终究派不了用处,还不如拼一下博得一笑,于是放在盆中让它斗。) 顾 ②副词,相当于“却”、“反而”。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的立志,却不如四川边境上的那个穷和尚吗?) 固 副词,相当于“确实”、“肯定”。
    《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最终到了灭亡,从道理上说肯定应该是这样的。) 盍 副词,相当于“何不”。
    《观巴黎油画记》:“盍(hé)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何不乘马车去油画院,看一番普法交战的图画呢?) 何 副词,相当于“多么”、“怎么这么”。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差大吼多么愤怒,老妇啼哭多么痛苦!)
    《西门豹治邺》:“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老巫婆怎么这么久不回来?徒弟快去催促她!) 乎 介词,和“于”的用法相似,相当于“在”、“对于”。
    《捕蛇者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如今即使死在捉毒蛇这事上,比起我乡邻的死亡也已经后了。)
    《捕蛇者说》:“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孔子说:“苛刻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我曾经对这话有过怀疑。) 或 ①代词,相当于“有的”、“有人”、“有的人”。
    《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有的站着,有的卧倒,有的坐着,有的弯下身子…)
    《六国论》:“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或 ②副词,相当于“或者”、“或许”、“大概”。
    《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有高尚品德的人的思想,或许跟上面两种人的表现不一样,什么原因呢?) 几 副词,相当于“几乎”、“差点儿”。
    《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天亮,在竹林中躲避巡逻的敌人,巡逻的骑兵有几十个,几乎无法逃脱而死在敌人手里。)
    《捕蛇者说》:“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如今我继承这捕蛇的职业已经十二年了,好几次差点儿死了。) 即 连词,相当于“如果”。
    《西门豹治邺》:“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百姓俗话说,“如果不给河神娶媳妇,大水就会漂没房屋田地,淹死百姓”等等。)
    《论积贮疏》:“即不幸有二三千里之早,国胡以相恤?”(如果不幸二三千里之内发生了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百姓?) 洎 介词,相当于“及”、“等到”。
    《六国论》:“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等到李牧因为受谗而被杀,赵国便成了秦国的一个郡,赵国虽敢于用武力与秦相较可惜未能坚持到底。) 既 副词,相当于“不久”、“已经”、“…之后”。
    《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战胜后,鲁庄公问曹刿战胜的原因。)
    《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不久便走出桃花源,找到了船,便沿着早先的路回家,一路上处处做标记。) 加 副词,相当于“更”、“更加”。
    《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山洞再深,那么进人里面去的人更加少了。) 间 副词,相当于“悄悄地”、“秘密地”。
    《鸿门宴》:“…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地方悄悄地走。) 见 ①副词,表示被

[1] [2] [3]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