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作文十大热点和对策

  2009-05-01 09:10:30  
2008高考作文十大热点和对策 作文命题宽泛,开放性增强,但又有所限制。从历年高考作文来看,作文存在以下10类不足。 审题不当,忽略命题限制 仔细审题不难发现,命题中仍然暗含限制,这成为区分考生作文质量高下的一个标尺。限制有两处,一是“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2008高考作文十大热点和对策

    作文命题宽泛,开放性增强,但又有所限制。从历年高考作文来看,作文存在以下10类不足。
    审题不当,忽略命题限制
    仔细审题不难发现,命题中仍然暗含限制,这成为区分考生作文质量高下的一个标尺。限制有两处,一是“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二是“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从中可以看出,区分考生作文高下的度就是“文章要隐含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可不少考生忽略命题条件限制,仍停留在话题作文要求阶段,将其当作话题作文来写。
    表现1:有考生以“团结就是力量”为话题来作文,从开篇到结尾只字不提“三”字,虽然阅卷老师猜测这句话可能是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感悟得来,可是作者就是不提及,仅当作话题作文来写,这就属于扣题不准。
    表现2:有考生写“三叔的高考故事”。虽然从形式上来看,文中有了“三”,可是在内容上仍扣题不紧。按照命题要求,“三”要有意味,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一个数字。
    对策:学会审题三要点。
    1.把话题作文当作供料作文来看待。
    话题作文和供料作文有很大的区别。话题作文强调文章和话题有相关性,材料可用可不用,文体选择的灵活性较大,有利于考生思维发散,而供料作文必须使用所供材料,行文主旨必须与所供材料吻合,文体上一般只能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考生的思维呈线性特点。总之,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供料作文显示限制性。
    正因为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很多考生没有意识到开放不是没有边际,忽略了近年来话题作文增加的限制性。如果我们忽视限制,盲目“开放”,就有可能偏离命题的指向。那么,怎样做才保险呢?话题作文一般提供了背景材料,我们可以把话题作文当作供料作文来看待。作文由供料引发联想、想象,如写记叙文,确定和供料内容相同的主旨;如写议论文,则由供料联系社会现实,找准相似点,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分析推论。如果是多则材料构成的话题背景,则注意各则材料之间的联系,以这个联系点作由头生发开去。做到这一点,作文肯定不会偏离题意。
    2.将命题关键词语扩展为观点判断。
    半命题作文也有关键词,作文无疑要紧扣命题。怎样扣合才保险呢?最好的办法是将命题关键词扩展为一个观点式的判断句,以这个判断句(可以是一个单句,也可以是一个复句作记叙文的主旨或议论文的观点或其他文体作文的中心。
    3.反复呈现有关话题内容的关键词。
    为什么要在作文中反复呈现有关话题内容的关键词?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醒自己,不要写着写着节外生枝,离题万里;一是提醒阅卷老师,我的作文始终紧扣了话题。
    这里要说明的是,强调反复呈现,主要是指抒情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而言,不是要求在所有的文章中都要这样做。文贵含蓄,文学性很强的作文,不管有无必要,反复呈现话题内容关键词语,就面目可憎了。
    时代感不强
    考生对题目理解正确,但是没有与时代联系起来
    表现:有考生写“三寸金莲”,大谈古代妇女如何受压迫,但就是不和实际联系起来,以古论今的语言丝毫不见。
    对策:文章合为时而着。文章要有时代感是无疑的。如何体现时代感?若写记叙文,文中的人物、事件、背景要显示时代气息,反映社会热点,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写议论文,要考虑命题主旨与当今时代在哪一点上契合,对目前社会问题,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什么认识。考生可做到:审题看时代,找到命题与当今时代扣合点;选择新材料,文中材料内容是最近发生的事;引用流行语,给文章打上时代的印记。
    对词语理解有误
    表现:有考生将“三顾茅庐”理解成“礼貌待人”,“三人成虎”理解为“人多力量大”,显然不妥,以此立意难以服人。
    对策:如果对命题供选择的某个词语或某句话的理解没有充足的把握,建议回避。
    另类形式,不合规范
    表现:采用证明、符号、辩论等另类形式写作,但因为掌握不好,显得不伦不类。有些作文用荒诞法、意识流手法,表面看内容含蓄,实际上是含混不清,影响得分。
    对策:平常作文时,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另类形式,自由表述。但是考场作文要求尽量规范,所以一旦把握不好,就全盘皆输。因此,在考场上,考生还是应在审题、立意、文采上多下功夫,谨慎采用特殊表达方式。
    思想不够健康
    有少部分考生在文章中写到了社会阴暗面、庸俗面,但是没有加以批评,有的反而给予欣赏,这实属思想不健康,怎能得高分?
    表现:有考生大谈“三角恋爱”、“第三者现象”、“三陪”等,但是没有鲜明的批判观点。
    对策:作文要求思想健康,但要求思想健康,绝对不是不允许写社会的阴暗面。学生披露社会阴暗面,不应否定社会,使人泄气,而应针砭时弊,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头脑清醒的人才有的认识,是有思想的表现。这样的文章与那些一味歌功颂德,肤浅地说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文章相比,不是有见地的表现吗?
    写这样一类文章,考生要注意全面地看问题。记叙文立意,议论文确定观点,既要揭开社会的疮疤,又要让人看到希望;实事求是看问题,不任意夸大事实,不随意编造,耸人听闻;有真情实感,不要玩世不恭;要有正确的引导。
    求异性文章,忽略前提条件
    表现:有考生对“三思而后行”给予否定,认为这是优柔寡断的表现。这样的求异文章可以写,表现了创新意识,但是作者忽略了前提条件,即在什么条件下“三思而后行”才是优柔寡断的表现,盲目否定不能服人。
    对策:避免说理绝对化,加强说理的深刻性。这要求考生的认识全面正确,符合客观实际。在思维方法上要运用辩证法分析。另外,这类求异性文章多是议论文,而衡量一篇议论文章的好坏,有“三看”值得考生注意:
    一是看了这面想那面。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考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立论有说服力,逻辑思维严密,在看到事物的某一面的同时要想一想事物的另一面,通俗地说,就是看了这面想那面。文章能够写出两面内容,就很不错了。
    二是看到表面求实质。写议论文章必然要涉及到一些具体的事实。有不少同学以为在文章中列举的事实越多越好,有了这些事实就有了说服力,其实不然。作者在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注意将这一件事和周围的事情,或者说和它有关联的事情联系起来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论述的深刻性就在这里。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