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关注物理命题热点 注意答题规范
考纲变化
<!-- 文章大屏幕广告 -->
今年的考试大纲,物理学科仅在个别地方做了文字方面的修订,对能力要求、内容范围均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修订。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1、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它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用能量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
上面(1)和(2)两部分的知识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试题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均在70%以上。
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1、热学:分子动理论的统计思想、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能量分析等(包括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热一律);2、光学:光电效应、干涉和衍射、折射率和全反射;3、原子物理:能级跃迁、衰变规律、质量亏损等,特别注意板块内部的学科内综合。
突出了学科内的综合。1、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加速与偏转(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及能量角度进行分析);2、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是重点知识内容,也是学科内综合的生长点。
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叙述并设问,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从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的过程特点找到该过程所遵从的物理规律,最后将物理规律转化成数学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注重基本实验操作。特别是验证性实验,不能只是简单的按照课本的要求进行重复性的操作,则应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近几年来的高考物理试题对应用数学的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形式。1、较繁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2、题目中涉及几何关系运算;3、对于图象的要求。
坚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是学习潜能、创新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因此,近两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加强了对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考查力度。
高考试题并不回避成题。每年高考试题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教材或复习资料中习题的影子,2005年的试题也不例外。
试题的难度向中档题靠拢。试题的难度相对而言有所下降,高考的目的是要将成绩在前60%的考生按能力水平区分开。同时,随着试卷长度的缩短,“送分题”的数量也在减少。特别是在论述计算题中每个题目的思维特点都不很高,因此,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可以入手。但由于涉及到的物理过程较长,随着对物理过程研究的深入,思维难度逐步增大,因此有效的考查了学生的物理思维水平。
试题的设问具有开放性。有些试题的内容背景及所涉及到的物理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熟悉的,但反问的角度新颖,这种设问角度的变化是针对中学数学“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分析;重定量、轻定性”等教学薄弱点而来的。
解析高考命题思路
选择题:注意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填空题:注重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简单运用,着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和不太复杂的运算能力。
实验题:注重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着重考查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在其他题型中增加了以演示实验为背景设计的试题。
论述计算题:注重独立、灵活地分析解决新情境下的物理问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及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主干知识。人类认识产生飞跃的知识点,如力、运动的关系、几个守恒定律等。
和普物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如波、功能关系、场的概念及场的迭加等。
中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如交流方波问题、x射线管问题、光滑斜面支持力做功问题。
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合成和分解的问题、理想化模型、图象法等。
联系实际的问题。有价值的传统题的翻新,换一个角度设问。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