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择题6个知识块 实验考点有8个

  2009-05-01 09:08:17  
高考化学选择题6个知识块 实验考点有8个 丛丽萍老师为辽宁省实验中学化学组教研组长、教育学硕士、高级教师。 丛丽萍 如何抓好这剩下的宝贵复习时间,使化学的考前复习达到最佳效果?现就笔者在高三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个人体会呈现给大家。 一、梳理整合 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比较、整合,找出学科内各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高考化学选择题6个知识块 实验考点有8个

    丛丽萍老师为辽宁省实验中学化学组教研组长、教育学硕士、高级教师。
    丛丽萍
    如何抓好这剩下的宝贵复习时间,使化学的考前复习达到最佳效果?现就笔者在高三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个人体会呈现给大家。
    一、梳理整合
    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比较、整合,找出学科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将内容分专题整合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板块,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学会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学会对简单问题进行组合,提高对知识的应变能力、迁移能力和衍生能力。具体做法举例如下:
    1.细致研读《考试说明》,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展开主线复习。
    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有了第一轮复习的基础,再加以考试说明的宏观把握,应该明确目标和方向,恰当地投入。比如对于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复习,应该抓住典型、带动其他的主线复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化学集中学习了氢、氧、硫、氯、氮、磷、碳、硅、钠、镁、铝、铁等元素,在非金属元素中,以硫、氮的知识较为复杂,在金属元素中,铝具有两性特点,铁的变价很有代表性,复习时要依照《考试说明》的要求重点抓好以氯、硫、氮为代表的非金属元素,以钠、铝、铁为代表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化学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化学实验,就能较好地掌握全部元素化合物知识。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中,各个知识点应以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为重点。这是因为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检验、存在、保存等。在形成知识主线的基础上,重点放在结合化学理论复习典型元素化合物,并以此带动全局知识的复习,掌握复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这样更有利于解决高考中守纲不守本的新信息题,有利于发挥迁移能力,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2.梳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整合各个专题的常考热点。
    比如对于实验专题的复习历来都是学生感到烦琐和不自信的地方,我们不妨在进行第二轮复习的时候直面历届高考化学试题,总结归纳这其中的必考点加以强化复习,就会让我们有明确的方向和必胜的信心了。实验部分常常涉及的考点一般有以下8个方面:
    ①仪器的排列组合。根据实验的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若干装置)→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
    ②接口的连接。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进(利于杂质的充分吸收)“短”出(利于气体导出),若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水分和co2,则应“大”进(同样利用co2和水蒸气的充分吸收)“小”出(利于余气的导出),若为排水量气时应“短”进“长”出,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③气密性检查。凡有制气装置都存在气密性检查问题。关键是何时进行气密性检查?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显然应在仪器连接完之后,添加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虽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用掌心或酒精灯)容积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良好,否则须重新组装与调试。
    ④防倒吸。
    ⑤事故处理。
    ⑥实验方案的评价。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a.能否达到目的;b.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c.原料的利用率高低;d.过程是否简捷优化;e.有无对环境污染;f.实验的误差大小有无创意等等。
    ⑦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查,它分为实验原理设计和实验操作程序设计。最优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上述实验方案评价的六原则。
    ⑧实验结果的分析。一般从以下四方面考虑:a.方案是否合理,这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b.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c.反应条件不足可导致反应不能发生或反应速率过慢引起实验误差;d.所用试剂不纯,杂质甚至参与反应均可导致实验误差等等。
    二、智慧提升
    在第二轮梳理整合的基础上,我们要进行第三阶段的智慧提升阶段——即专项题型解题能力的全面提升。举例说明如下:
    1.选择题部分。
    纵观每一年的高考理综合试卷中的化学部分,8道选择题覆盖6个知识块(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实验、计算),有些知识块会出两个选择题,比如概念部分和理论部分。所以进行选题练题和分析总结的时候一定要把试题的出处和考点落实清楚。如:
    例1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①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②铊(tl)既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氢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tl(no3)3溶液的酸性很强
    ③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  
    ④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其溶液是一种强碱   
    ⑤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⑥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稳定的气体
    a.①③⑤  b.①②④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be处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与al存在相似性,所以其氧化物、氢氧化物具有两性,①项正确;tl在al之后,金属性比al强,不具有两性,②项错;由f2-cl2-br2-i2-at2单质、氢化物性质的递变规律,at2颜色很深,氢化物hat不稳定,如同agi一样感光性很强,不溶于水和稀酸,③项正确;li与mg处于周期表中对角线位置,性质相似,与o2反应生成li2o,lioh为中强碱,④项错;由mgso4、caso4、baso4溶解性递变规律,srso4为沉淀,⑤项正确;h2se的稳定性比h2s的差,为不稳定气体,⑥项错。因此应选c。
    例2  从化学角度来看,下列实验操作与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
    a.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mlh2o和24g固体naoh,配制浓度为10%的naoh溶液
    b.在用二氧化锰和

[1] [2] 下一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