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初中生语言能力欠佳导致作文语病
语言能力欠佳导致作文语病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 景 远) 语言能力偏弱,是制约中学生提高阅读、作文成绩的瓶颈。“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系统”课题组调查发现,不少初中生由于欠缺语言表达、语句组合等方面的常识和方法,在中考作文中频出语病。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孙荻芬老师为首的课题组曾利用1998、1999两届中考机会,对5100名初中应届毕业生解答阅读试题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学生语言组合知识的欠缺影响了语言表达的规范。如学生中考作文中出现的一些语病:“我想如果大家无论是合作某一件事,还是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抱谨慎的态度,就一定会成功的”、“如今,我已拥有了整整一个书架的书籍,但是,读书却越发使我着迷”等。这些病句既反映了学生在写作时思维混乱,也反映他们缺乏组合复句的基本常识和方法,甚至可以说缺乏规范组合语言的意识。不仅组合复句如此,在组合短语、组合单句、组合语段,以至组合语篇方面,也普遍存在搭配不恰当,衔接不顺畅、不合理等毛病。
调查还发现,初中生除了语言组合知识,还在语境知识方面存在欠缺,影响了简明、得体地运作语言和对活的语言的理解。中考时学生“挖掘语言信息”的得分率较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还不善于联系语境、前后语、全篇内容、作者意图情感分析、理解语义。
初中生如何提高语言能力?课题组设计了一套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全面培养系统。据介绍,这一“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系统”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全面语言训练。其中,阅读方面制定了24项训练内容,具体有认识3500个常用字,把握音形义;识记一定数量的常用词和成语;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和名段等。写作方面制定了12项训练内容,具体有规范工整地书写汉字、不写错别字;恰当选用词句;用常用关联词语造句;扩展单句、仿写长句;用常用句式表情达意等。口语交际方面制定了12项训练内容,具体有即席发言、演讲、开展辩论,能连贯、完整、顺畅地阐述观点;听文学作品朗读录音,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