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学习和积累,音、形、义,一个也别少
每次考试,字、词都和我们有个约会,它们以“组团”的形式出现,调皮地从音、形、义三个方面袭扰我们,我们也应有所准备,在三个方面进行“空中拦截”。
一、 读音,不被声旁所左右。
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的是大量的形声字。一部《说文解字》九千三百多字,形声字却占了近七千七百多字。这种既利于古人造字,又利于今人识字的形声字,给我们的识记、理解提供了不少方便。大多数形声字,我们根据声旁就能准确地读出字音,像伉俪、淋漓、荏苒、蹂躏……。但这种方便有时也会戏弄我们,像忐忑、蹉跎、獭、岚、葸等字,如果你也按声旁读音,就会贻笑大方了。可是这种与声旁发音迥异的字词,却正是考察我们的重点。所以读音、注音不被声旁所左右,可以帮你绕开茫茫词海的“暗礁”。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语里的细微差别。“载”何时读zài,何时读zǎi,要心知肚明。我们可以把常用多音字找出来,按不同的读音组词,在语言实践中使用。这样不管一个字有几个读音,你都能对号入座、一一记清。还有一类读音,和我们生活中的习惯读音差别很大,如解剖(pōu)、玫瑰(ɡuī)、魁梧(wú),也应该引起我们特别的警觉。
二、 用字,不被形似所迷惑。
有段相声,讽刺白字先生,说他们:待人接吻(物),吹毛求屁(疵),露出了破腚(绽)。之所以闹出这类笑话,就是他们对形似字辨识不清。学习中的形似字很多:己、已、巳,子、孑、孓,徒、徙、陡,字形非常相似,字与字的差别极微小,稍不留神就可能出错。
为了清晰地区别形似字,我们可以用归类的方法进行识别、记忆。把字形相似的编成一组,像戌、戍、戊、戎;把偏旁不同的形似字归为一类,如赡、瞻、蟾;把结构相同的排成一队,像鑫、淼、焱、晶。再根据所发现的一些规律,创编一些识记口诀,你会感到枯燥的识字也兴趣盎然。例如,戌、戍、戊、戎,你就这样记:“横xū点shù无点wù,十字交叉就念róng”。己、已、巳,根据字的上半部特征,就记成:“己开巳不开,已字半开半不开”。把形似字分门别类“串串烧”,你一定会认得清,记得牢。
三、 解词,不被义项所束缚。
一个词会有多个义项,可是一旦进入语音,词的义项就是单一的。我们要把握住词在不同语言里的不同含义。例如:这条山沟很深。这门学问很深。这种颜色太深。他涉世不深。同样一个“深”字,但每句话里的解释都截然不同。
还有一种词,它的使用突破了所有的义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赋予了新的意义。例如:“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观察”。这里“狡猾”的解释应该是:“调皮而机灵”。这里的解释在任何词典里都检索不到。只有读懂文章,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由此可见,解词,要结合语境,灵活阐释,绝不能受到义项的束缚。
掌握字词,重在平日科学地学习和积累,音、形、义,“一个也不能少”地全面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消化吸收,揣入囊中,一个不少,随时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