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一、能力要求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证方式,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概括文章论点,把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了解文章的论据,分清事实论据和说理论据,并了解它们在论证观点方面的作用。
4.了解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和反驳论证等论证方法的特点及使用规律。
5.领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二、真题再现: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
美的断想
线,有曲线和直线之分。
曲线很复杂,而直线却是最简明、最理想化的。因此,我曾一度向往直线,希望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一直前行”。渐渐地,我发现生活中的直线几乎是没有的,而曲线却是无所不在。后来,我终于明白:曲线比直线更富有魅力。那一条条的线,有弯曲,有转折,能引导你的视线作变化无穷的追逐,能引起你无限的遐思……
曲线是美的,而美的东西往往又是由曲线构成。
曲线的美,在于自然。
那皎洁的明月,是由曲线构成的;雄伟的山峰,是由曲线构成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由曲线构成的。自然一切的一切,几乎都是由曲线构成的。大自然是美丽的,曲线是美丽的。
曲线的美,在于历史。
人类历史跌宕起伏,有巅峰,也有低谷,可谓是一条曲线,一条无形而又无限延伸的曲线。帝王将相,从这里经过;凡夫俗子,亦在这里繁衍。人类历史这一曲线,犹如一面明镜,可以映照出每个人、每个时代的美丑与兴衰,给人启迪,让人清醒。
曲线的美,在于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多数人的人生路是崎岖不平的。而正是由于这崎岖不平的人生风景线,才使得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当一个人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蓦然回首时,他定会为自己留下的曲折坚实的脚印而欣慰。人生的曲线,给人希望,催人奋进,他展示了人类奋斗的力量、奋斗的美。
古往今来,有许多成功的人,他们的人生路都是铺满荆棘的。①司马迁受宫刑,在痛苦的煎熬中,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②失聪,预示着一个音乐家音乐生命的结束,而贝多芬却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了《命运交响曲》这部不朽的乐章。③张海迪,高位截瘫,但她却靠自学掌握了四门外语,成了著名作家。④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但这种曲折又恰恰显示出了他们在逆境中的强大生命力⑤这生命力的本身也是一种美。⑥美,是生活中的曲折,是挫折时的意志,是逆境中的抗争,是山重水复中的求索,是柳暗花明时的欣喜谁能说曲线不美呢﹖
1.写出本文的论点。
2.文中说“曲线比直线更富有魅力”。这里的“直线”应如何理解﹖
3.请用“‖”在下列序号中为第十段文字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
4.读了此文,你一定对“美”有了新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
三、专家分析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举例说明的理解。文中之所以以圆蛛为例,是因为圆蛛是常见的一种蜘蛛,有代表性。(2)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蛛丝形成的过程是:在蜘蛛体内有一种呈液体状的骨蛋白,骨蛋白排出体外遇到空气便僵化为丝。
2.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理解。蛛网是由干丝和湿丝两种类型的蛛丝构成。干丝的作用是:组成框架,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湿丝的作用是:编织猎网。
3.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科学家对蛛网奥秘新的发现是指发现了蜘蛛湿丝的独特构造。湿丝上布有一滴滴细小的珠状胶粘液体,每一滴珠状体内都含有一卷丝线。可以松开伸直,也会弹回,恢复成线圈。
四、专家建议
1.熟悉说明文的特点和有关知识。比如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语言等。
2.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说明的内容,明确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特质。随手标记关键词、关键句子、重点段。
3.理清说明的顺序,明确说明方法,分析语言特点。
4.读准题干,明确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5.回答问题简明得体,或者直接用原文中的话,或者用简洁的话概括原文。不要脱离原文。(宋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