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语文学习的误区:创新不等于能得高分
一道试题做出60多种正确答案,作文写成童话、小小说、散文,近几年,创新性、开放性的中考试题让考生们大显身手,与此同时,写字不规范、计算不准确等“基本功”、基础知识却让许多考生“栽了跟头”。
教育界权威人士说,广大考生在今后学习中要走出一个误区:创新不等于能得高分,创新也不等于要丢掉基础知识,不能舍弃“基本功”的练习。
中考“指挥棒”转向创新
2002年,哈尔滨市中考“指挥棒”开始向素质教育大幅度转向,创新、个性、开放成为中考命题的“亮点”。哈尔滨市教育主管部门认为,通过几年的努力,中考命题已顺利实现了与新课程改革的接轨,并通过中考这根“指挥棒”有效指导了中学的教学工作,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几年来,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已逐渐成为中考各科试卷的“主旋律”,从答题情况看,考生已逐渐适应这种试题形式,大部分人答得较好,并在答题中依据各人理解大展“身手”。
2003年,教研部门对中考试卷质量测评分析显示,中考命题有意识地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不拘泥于书本,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让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创新并不代表能得高分
作文一直是中考试卷的“重头戏”,不仅因其分值高,更因为它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显现。近几年,由于学生视野日益开阔,中考作文中创新性的文体越来越多,且出现了“特殊”文体得高分的考生。
据今年中考语文评卷顾问邹兰春介绍,今年的作文进一步体现了考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特个性,但应注意,并不是创新才能得高分。有些考生不顾自身能力随意创新,反而适得其反。他建议,中学阶段还应重视基础知识,平时多写、多阅读,增加生活感悟,学有余力再考虑创新文体。
试题内容创新,学生答案也跟着创新。今年中考试卷中,政治增加了开放性命题,数学大题解法多元,物理增加了探究性实验……政治评卷顾问李凤超老师说,今年评卷老师都很激动,没想到孩子们会有这么丰富多彩的答案,显示了他们很好的创新、实践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也有一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失分不少。有关专家认为,近几年中考一直鼓励考生创新、鼓励开放,但并不意味着创新就能得高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还应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重能力不可扔掉基本功
每年中考数学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占到书本知识的90%以上,但有些考生在难题都能答对的情况下,往往在基础部分“栽了跟头”:计算时,光有结果没有过程,计算不准确,字母、符号不规范;在物理试题中,单位换算不准确、不会算功率等也让考生丢分较多……
据悉,中考命题目标的第一条就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据中考试卷抽样显示,中考试题中侧重通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综合能力的大题,考生普遍答得都不好。据已参与哈尔滨市13年中考命题工作的权威专家、市教研院九年义务教研部主任赵守文说,目前哈尔滨市中考命题已成功实现了命题思想从单纯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题型也从过去单一呆板的记忆、解答题转变为开放性试题、探究性试题、综合性试题,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仍占据着中考试题的主导地位。
教育权威人士认为,强调创新、强调综合能力不等于不要基础知识,相反,只有基础知识、基本功扎实,才能创新、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否则一切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