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
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
教学内容分析:“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既是第二框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因为从法律角度看待父母子女间的关系就是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对于初二的学生最应该了解的。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中父母、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享有的法定权利,应尽的法定义务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依法赡养扶助父母、老人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良好品德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理解“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是无条件的”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1、认识父母或子女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
2、认识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的法定义务要受到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
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判断家庭关系中的违法犯罪现象的能力。
4、明了依法赡养老人的道理,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日等活动,提高赡养父母的意识。
教学重点: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教学难点:父母子女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这节课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引导学生想到,子女应当孝敬父母。那么,在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如何产生的?还存在哪些权利与义务呢?
新授:
二、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1.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是如何产生的?
从法律上看(1)血缘
(2)收养
对于血缘,我们都很清楚,我们来认识一下收养的法律特征: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存在于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而养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则随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父母与子女关系一旦确立,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就产生了。
2.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我国《宪法》《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1)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是无条件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免除。
提问:对成年子女呢?(引导学生看书)
(2) 无论是学前还是上学期间,家庭都就对子女进行教育。
(3) 教师设置情境提问:你父母会对你说什么?
A、当你假期独自一人坐长途火车远行时
B、当你上网玩游戏上瘾,准备去网吧玩一夜时
C、当你的父母知道你交的一些朋友使你染上吸烟、喝酒巴的恶习时
D、设想我们曾经受伤害的情节,谁为我们讨回公道?
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可以得出,父母不仅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还有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父母以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尽了力;父母养育子女,对家庭尽了责,因此,他们在年老时,除了应当得到国家的关怀,还需要谁的照料?(引导学生想到子女对父母的照料)
3.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今日说法:结合案例进行讨论、分析。
提问:这位老人该怎么办?帮她想想办法。(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讨论、认识。)
教师将学生所答进行归纳总结。
轻松大家谈:结合课文及自己的生活见闻谈谈想法。
小结: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
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清楚了法律规定的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复习巩固:
作业:1、书面:总结父母对你的五大优点,写出自己的体会。
2、实践:今天我来照顾父母(利用周末时间,体验父母照顾自己的辛苦。)
附:
设计思路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学生比较感兴趣,易接受,能较快的进入学习境界。
2.用一组富有生活气息和浓郁亲情的图片与课本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亲切的家庭氛围,使学生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深入思考和认识本课内容。
3.从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和熟悉的电视栏目《今日说法》的形式,进行讨论,加深认识。
4.引用谈话法和课堂讨论法,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5.“课后行动”是本课的升华,可以引导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