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09-04-30 16:23:13  
第三课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课――周测3)    三、附加题(提高题)1、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是什么?认识这一国情有何意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怎样? 4、我们应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5、材料一:对沙尘暴的研究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第三课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课――周测3)    三、附加题(提高题)

1、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是什么?认识这一国情有何意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怎样?

 

 

4、我们应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5、材料一:对沙尘暴的研究表明,近50年来,真正的沙物质是来自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新生的沙漠化土地。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为每年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消失”一个中等县。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沙化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40亿元。

材料二:2002年1月1日,我国防沙治沙法正式实施,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善于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也是继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之后,我国的第三部有关林业方面的专门法律。

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

(1)       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       想一想,在你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环境问题?(至少指出两种)面对这种现象你会怎么做?

 

 

6、材料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朝时郑成功将荷兰人赶出台湾。清朝康熙年间,施琅挥师东进,挫败了妄图将台湾分割出去的阴谋。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然而1949年后,由于人为的原因,台湾宝岛与祖国大陆各一方。

材料二: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奋斗。

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香港、澳门的问题的解决说明了什么

 

(3)近几年来,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都有哪些错误言论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