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性质》教学设计

  2009-05-01 00:08:18  
《氨的性质》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 使学生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 通过氨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 渗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点。渗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 用途的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方法 利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氨的性质》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 使学生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 通过氨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 渗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点。渗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                         用途的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方法 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学会氨的催化氧化法,通过讨论、分析的方   式,使学生掌握氨与酸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由氢气和氮气合成引出本节课题
    【板书】一、氨(NH3,式量=17)
    【板书】1.氨的分子结构
    【提问】 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氨分子的结构
    【板书】电子式H∶N∶H
    结构式H-N-H
    【展示】氨分子的球棍模型
    【提问】 氨的分子结构,判断氨分子是极性分子吗?
    【展示】一瓶氨气
    【提问】 通常状况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质?
    【投影】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回忆旧知识,明确本节目标。
    思考,书写。
    观察模型,认真思考并回答。有一对孤对电子,呈三角锥形,极性分子
    观察思考 复习,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情景。
    用理论分析氨的分子结构
    培养立体思维能力,帮助理解记忆。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板书】2、氨的物理性质:通过对氨的加压、液化、放热、减压、气化、吸热过程的讲解,告诉学生氨做致冷剂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指导】 氨的喷泉实验
    【提问】 (1)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喷入圆底烧瓶?(2)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成红色?
    结论(1)氨极易溶于(1:700)(2)氨溶于水后呈碱性
    【过渡】 大家分析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呢? 分析,思考。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观察,描述。
    分组实验并讨论。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 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多方面考虑问题,加深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 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中蕴涵的美。
    【板书】3、氨的化学性质
    【板书】(1)氨与水的反应 :
    NH3+H2O=NH3·H2O=NH4++OH-
    NH3·H2O=NH3 +H2O
    【讲解】NH3.H2O不稳定,且在水溶液中能少部分电离出NH4+和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
    【讨论】 在氨水中,主要存在哪些分子和离子?
    【演示】 将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打开的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瓶口
    【讲解】 浓氨水有挥发性,
    挥发出的氨跟水反应,使湿的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实验室用
    此方法检验氨的存在。
    【过渡设问】 氨水有碱性,能与哪类物质反应呢?
    【指导】 氨与氯化氢反应
    【提问】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推断出什么结论?
    【过渡设问】 氨与酸能反应,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
    【计算机演示】 氨与酸溶液中H+结合成NH4+ 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出氨有还原性)
    【板书】(2)氨与酸反应
    NH3+HCl = NH4Cl
    【讲解】 由配位键的形成条件知,有孤对电子的NH3可以和有空轨道的H+形成配位键而地到NH4+。
    NH3+ H+ → NH4+ 三角锥     正四面体
    【练习】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引入】在NH3分子中,N呈
    -3价,是最低价,能被氧化
    而升高,O2是最常见的强氧化
    剂,那么,NH3和O2之间在
    什么条件下可以反应?有什么
    现象?产物是什么呢?
    【演示】取干燥的250ml烧瓶在酒精灯上预热一分钟,迅速将瓶口对着盛氨水的试剂瓶口,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20秒,再将烧红热的螺旋状铂丝迅速插入烧瓶中。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讲解】在上述条件下,NH3和O2可以反应,反应放热,初时无明显现象,冷却时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说明初时有NO生成。
    【板书】(3)氨跟氧气的反应催4NH3+5O2=4NO+6H2O△-3 +2
    【讲解】在反应中,N→N, 0 -2被氧化,O→O,被还原,由于这是在NH3、O2与催化剂接触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叫"氨的催化氧化法"反应,这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反应。
    【过渡】 通过上边的学习,不难看出氨有许多性质。
    【板书】4、氨的用途
    【小结】:氨的分子结构、性质
    【练习】1、氨水与液氨有什么不同?
    2、浓硫酸常用气体干燥剂,是否可以用来干燥氨气?为什么?
    3、找出两种在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
    【作业】: 
    分组讨论,提出看法并说明理由。
    思考,讨论。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讨论结果。
    思考,讨论。
    思考反应实质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思考
    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反应原理。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自己画网络图。
    思考,交流
    1、给学生营造一个研讨的气氛。
    2、渗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点
    3、巩固重点内容,及时反馈知识掌握情况。
    4、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加深认识。
    1、亲手实验,加深印象。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渗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引出氨与氧气反应的性质
    1、培养观察能力、叙述能力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2、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探讨反应的实质。
    考察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