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教学设计案例1

  2009-05-01 00:07:51  
空气教学设计案例1 一、 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使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探究氛围,为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善于协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态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空气教学设计案例1

    一、 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使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探究氛围,为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善于协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实验等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授课人
    王丽辉
    学校
    大庆市
    第五十五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教学方法
    以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归纳为探究主体,教师进行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大胆的探究、讨论、猜想、尝试、交流使学生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仪器、药品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木板。
    药品:红磷、木炭、蜡烛、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出示空杯子,问:杯内有没有物质,如果有,里面的是什么?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成分。
    【板书课题】
    思考、回答问题,酝酿化学思维,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提问】
    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吗?
    2.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呢?
    用语言进行精炼的描述,对学生进行概括思维的能力训练。
    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强调烟和雾的区别)
    【注】
    1.实验前,将集气瓶容积5等分
    2.引导学生依据观察红磷燃烧现象的方法观察、描述燃烧现象,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
    1.观察、思考、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逐渐    ,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   体积,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积的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集气瓶内,火焰    。
    2.了解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通过演示,指导学生观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及实验原理。
    【分析讨论】
    ①你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②红磷燃烧是哪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③另一种物质具体来自于哪里?
    ④为什么红磷要过量,剩余的红磷为什么不燃烧?
    ⑤钟罩或集气瓶内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水面上升只1/5而不是全部?
    ⑥猜想剩下的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⑦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体验化学学习是以实验为基础,由现象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学生可自选做如下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思维的意识。
    【思考】实验中,如果进水量非常少时实验失败,原因你能找出来吗?介绍给大家
    【拓展探究】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实验中应遵照什么原则选择药品?能否选择硫、铁丝、蜡烛?如果选用蜡烛做此实验应做如何改进?有哪些优缺点?
    2.为什么进水量接近1/5却总小于1/5?原因有哪些?
    3.瓶内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吗?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这说明了氮气的什么性质?
    学生认真的分析,从现象到本质的剖析问题,拓展思维,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及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
    【讲述】学生课前已做过预习,想一想今天做的这个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受谁的启发而做的呢?
    (具体研究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投影】拉瓦锡及其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简介。
    【动画展示】氧化汞受热分解及汞在氧气中加热合成氧化汞的过程。
    了解空气发现史: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德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先后通过实验制得了氧气,但他们受传统错误理论的束缚,没有继续实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摆脱了传统错误理论的束缚,尊重事实,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通过介绍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史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出示]:文字评价题,对本节课进行评估。
    [小结]:听取学生的小结汇报;了解本节课的宏观效应。
    [拓展]:设A、B层作业,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及网站。
    竞争性抢答文字评价题。
    1.口头小结:本节课认识了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物质有哪些性质?
    2.了解实验室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原理及选择药品的依据。
    3.通过本节探究课,得到了哪些收获?
    4.完成课堂作业,记录准备阅读的课外书籍,查找有关网站。
    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培养归纳小结及语言表达能力;拓展视野,迁移思维。
    【板书】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的组成
    二、空气的发现史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究、设计、动手操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学间合作的互助精神,不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利用实验、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效果好。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上一篇:空气教学策略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