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

  2009-04-30 23:57:59  
初三化学教案 课题: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2、通过对纯净物和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3、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内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初三化学教案

课题: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2、通过对纯净物和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3、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的概念,并在次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和抽象符号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掌握。

★    教学对象分析

     人类使用符号的历史源远流长,图形、标记、语言文字、数字、公式等这些符号的使用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的,学生以前可能不曾体会绘画、做标记、书写各种文字都是在使用符号实现对事物的记载和与他人的交流,没有体会使用符号给人类带来的便捷。当他们知道构成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质的元素不外乎一百多种,每一种元素都有一种特定的便于书写和交流的符号,学会了这些符号和运用这些符号表示多样化的物质的规则,就可以与全世界的人方便地进行学术交流!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实验用品  分子模型、卡片、磁铁、铁钉、菠菜等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

1、利用橡皮泥、泡沫塑料、塑料小球、牙签、铁丝、双面胶等材料在学习小组内动手制作水、氧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分子模型。

2、搜集各种补钙食品的包装盒。

 

 

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搜集材料。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原子是有类别之分的,不同的原子大小是不同的,分子具有独特的立体结构等许多微观知识。

一、元素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模型与[活动天地]中模型进行对比、修改,教师进行简短评价。

 

学生积极、热切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随教师的分析修改模型。

   学生通过展示、修改模型,澄清学生在课前制作模型时的模糊认识、错误做法,加深对物质组成的认识,初步学习研究微观世界最常用的方法——理想模型法。

   在学生制作好5个分子模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拆分模型,将相同的原子分别放在一起,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需要给这一类原子一个统称的认识,顺势概括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观察、拆分模型,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对元素的认识。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分子模型、食品包装盒,通过观察、想象、比较、模型化、归纳等方式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元素的认识,初步学会用元素的概念去学习化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搜集到的补钙食品的包装盒,是学生明确补钙食品多种多样,有效物质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含有钙元素,钙元素就是所有物质中钙原子的总称。

  学生观察包装盒,对有效成分进行归纳,找出补钙食品的共性——含有钙元素,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深对元素的认识。

   二、元素符号

   在认识元素概念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元素符号。

   [活动天地]

   以元素周期表为研究模本,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明晰以下问题:

1、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

2、金属、非金属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

3、熟记18个常见的元素符号

4、对元素符号进行分类

 

 

学生认真分析元素符号的名称和写法,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对元素符号的认识。

  利用新颖的活动,使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掌握元素符号的读写技能,在排列“纸牌”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是学生在符号和它表征的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符号也能简明的表示物质的组成,也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为学习和研究都带来了方便,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为下一步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三、物质的分类

在认识元素的基础上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1、列举一些学生较为是熟悉的物质,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单质、化合物概念。

2、小实验: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和菠菜,通过实验使学生明晰元素与物质的不同。

  

 

学生将具体的物质进行分类,形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通过实验,对概念进行辨析,加深理解。

 

   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做”,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概念。这样,即可加深学生对分类思想的认识,又可帮助他们对“世界上的三千多万种物质仅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或疑问?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时刻关注自己的疑问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发展性自我评价。

★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思考讨论式的探究学习课,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来认识元素和元素符号,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方法的应用,建立物质的元素观。

本节课有两大特色:

——通过分子模型的制作与拆分,建立起元素的概念。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套“分子模型”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对元素的认识。

——通过排列“纸牌”的活动,明确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分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幅幅“纸牌”非常愉快、轻松地掌握了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分类。

   在组织本节课的这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时,因问题的发散性较强,所以需要教师做好及时的调控和引导,使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题: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式的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

2、初步学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化学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提供了一组图片,从微观角度入手,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种符号可以传递的信息,引导学生从不同思维角度思考化学式的意义。

化合价的含义教材只做简单讲解,注重让学生观察化合价与化学式,注重让学生找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规律,将规律进行总结。

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定量计算,其前提是必须让学生明确化学式的意义。在次基础上,教材以水为例,设计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和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物质的元素宏观组成和原子的微观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能自己总结出化学式的意义,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归纳。正确书写化学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而学生刚接触化学时间不长,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由模仿开始,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学生第一次接触物质组成的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共识;在学生能理解的进行计算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量的有梯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完成由模仿到熟练掌握的过程。

★ 实验用品   铜、水、食盐等物质的微观构成图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二、化学式的意义

教师展示铜、水、食盐等物质的微观构成图。教师应充分发挥图片的功能:很好的体现了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

关于化学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从宏观角度看,根据化学式我们可以知道它是一种什么物质,这种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

2、 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式反应了物质由什么样的微观粒子构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如何。

3、 从量的角度,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分子的相对质量。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物质的微观构成图,让学生建立起见到一种物质,就去思考“这种物质的微观构成是怎样的?如何用符号来表示他的微观构成?”的思维习惯。

三、化合价与化学式

教师只要让学生明白: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其原子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不必理解化合价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引导学生找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的特点,及化合价的规律。

 

 

学生思考、观察、交流,并要熟记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活动天地]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正确书写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教师可以板书一组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标出化合价,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已知铝为+3价,氧为-2价,写出铝的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写出组成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符号,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
         Al O
求两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3×2=10
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Al:10÷2=5    O:10÷5=2
把原子数写在各元素符号的有下方,即得化学式:
        Al 2O5
检查化学式,当正价总数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等于0时,化学式才算是正
确的。

 

 

 

  学生在熟记化学式的基础上,熟练标出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并能自己思考找出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在能把握规律的前提下,反复练习,能熟练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正确书写化学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而学生刚接触化学时间不长,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由模仿开始,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其组成和结构是人们通过实验方法探究出来的,根据化合价只能写出本身就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在学生明确了相对分子质量之后,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解决:计算两个氢原子于一个样原子的质量之比;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育氧原子的质量之比;计算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练习,进行反思,自己纠错,再次练习。

四、计算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1、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例1、计算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
(解释)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是元素的原子量之比。
解:H:O=2×1:16×1=2:16=1:8。(化为最简整数比)
例2、计算CO2中C、O元素的质量比。
解:C:O=12×1:16×2=12:32=3:8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练习,进行反思,自己纠错,再次练习。

 

 

学生第一次接触物质组成的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共识;在学生能理解的进行计算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量的有梯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完成由模仿到熟练掌握的过程。

 

2、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1、计算水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水的式量为18,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例2、计算NH4NO3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NH4NO3中氮原子的个数为两个,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则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练习,进行反思,自己纠错,再次练习。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或疑问?

主要学习收获:
1、会写化学式,并会用化合价写化学式

2、会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时刻关注自己的疑问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发展性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难点相对集中,是教学上很有难度的一节,由于适当的分散难点,加强学生的练习,所以,从目前来讲掌握情况还是较好的,但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下一篇:初三化学教案
上一篇:初三化学教案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