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

  2009-04-30 23:57:55  
初三化学教案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5、初步学会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的溶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初三化学教案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目标:1、知道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5、初步学会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重点:溶液概念的形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起点分析:溶液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如果问起学生什么是溶液,学生可能会列举见到的种种液体,可能对溶液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教材直接从食盐的溶解入手,使学生首先形成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感性认识,这对后面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教师也应该从溶解入手,使学生轻松得出溶液概念,并通过糖水甜、淡的比较使学生体会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法、讨论法、信息处理法、归纳法

教学手段:分组实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海水、河水、地下水即使清澈见底,也还不是纯净的水,这是为什么?

举例,讨论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天地:取一只小烧杯,倒入约50毫升水,用药匙将食盐一点一点洒落水中,仔细观察食盐的变化,直至食盐在水中消失,用手轻摸烧杯壁的凉热。

认真操作,体会实验中蕴涵的道理。在操作中可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一些常见的现象中,讨论课本提出的3个问题。

这个实验看似平常,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和盐水放置久了会怎样,学生很少主动去思考,抓住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

实验:

出示:食盐水、黄泥水和油水混合物。

教师再列举以下事例:糖水、医用碘酒、汽水等,引导学生认识溶液。

比较三种液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状态,对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形成感性的认识。

不过早的让学生对溶质、溶剂等一般概念进行辨析,只要能将食盐水中的溶质、溶剂的关系理顺即可。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了解溶液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正确的观念。

认真阅读,体会,交流、归纳。

学生不可形成只有大颗粒才受重力和浮力的影响的片面认识。

促进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能力培养。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交代实验用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假设并自行设计实验步骤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在分析食盐的溶解过程时,要,明确溶剂分子对溶质分子的作用。

分组认真研究,讨论,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步骤进行验证,要注意在充分的讨论后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使学生体会溶解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的这一事实,要注意限制物质的用量,所以水的温度,质量以及所用氢氧化钠和硝酸铵的质量都应有所限制,逐步使学生学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乳化作用:

活动天地:向一只试管中加入1/3的水,然后再加入两滴食用油,再加几滴洗洁净;在另一只试管中先加1/3的汽油,然后再加入两滴食用油,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试管中的现象,联系生活中的经验,解释其中的道理。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极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实验天地:

 

 

 

1、  称取8克白糖加到烧杯中,再加入40毫升水,搅拌,使白糖溶解。

2、  称取10克白糖加到烧杯中,再加入50毫升水,搅拌,使白糖溶解。

做实验并讨论下列问题:

1、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2、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增加,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3、  若溶质的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4、  若溶质的量减少,溶剂的量不变,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从活动入手,使学生首先感知溶液的组成可以用溶质、溶剂的量来表示。

 

 

 

 

学生对上述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并不困难,这些有意识训练对学生学习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非常有帮助的。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讲解例题: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首先明确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是溶质质量分数。

将公式应掌握清楚,但不能死扣概念。

启发学生讨论,运用小学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对于概念的理解应到位,学会知识的举一反三。还可适当介绍体积分数的表示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溶液的配制

活动天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与同学合作,配制150克16%的氯化钠溶液。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特别是通过正反两个方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

讨论实验步骤,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1、  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和溶剂体积;

2、  称量和量取所需的溶质和溶剂;

3、  把溶质溶解在溶剂中;

4、  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好标签。

本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实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用量的准确性。

 

注意计算过程的规范。

 

 

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规格的量筒量取125毫升的水为宜?

回顾与反思:

通过以上的探索,请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的解题思路和一般步骤总结出来,

通过交流,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回顾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挑战自我:

完成课后练习,检查课堂效率。

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新知识。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

 

教后记:

溶解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本节系统的学习对学生来讲还是很有新意的,并且这是学生第一次定量配置溶液,学生有成就感。

 


下一篇:初三化学教案
上一篇:初三化学教案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