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2009-04-30 23:28:08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 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能用实验事实说明空气是混合物;2.了解空气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3.了解空气中各成分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 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能用实验事实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了解空气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3.了解空气中各成分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实验室研究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实验,并理解各项注意点;

2.学会实验方法“捕捉”空气,采集空气样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关心空气质量,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与责任感;

2.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思想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空气的成分与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

3.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和空气的污染。

学习内容:

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1.测定空气(Air)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

(1)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2)实验现象:

a.点燃红磷后,打开止水夹前观察到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

b.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白烟消失,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c.等反应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发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有氧气(Oxygen),剩余的气体基本上都是氮气(Nitrogen)了。

(3)化学原理:红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

我们选择能和空气中氧气起反应,而不跟氮气及其他气体起反应的固体物质磷,利用氧气跟磷反应生成另一固体物质五氧化二磷,使密封容器中气体的量减少,减少的量恰好是氧气的量,引起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减少,外面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4)思考问题:

a.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磷,而不用木炭?

答:木炭燃烧生成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烧杯中的水就无法进入集气瓶。

b.如果还是要利用木炭燃烧来完成实验,我们该怎样改进?

答:我们可以将烧杯中的水改为澄清石灰水或者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气体压强同样也减少。

c.某同学进行该实验中,发现实验结果进入集气瓶中液体体积远不足1/5,为什么?

答:第一,红磷不过量。这样无法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第二,装置漏气,外面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使得水进入的量就减少。

    d.其他相似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2.空气的成分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来分,大约是: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和气体0.03%;

(2)空气的主要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提问:为什么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会保持相对恒定呢?

答:动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动植物的腐烂、钢铁的锈蚀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但是绿色植物在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会放出大量的氧气。实验证明植物放出氧气的总量比它呼吸时需要氧气的量多20倍左右,这就是氧气量保持相对平衡的原因。

(3)空气的“捕捉”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

a. 实验仪器:如右图所示

b.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气密性的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答:在导管处关闭失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观察液面,若漏斗中的液面不持续下降,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c. 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

在捕捉空气的实验里,用水可以把空气从瓶子里“赶出”,空气又可以把水从瓶子里“赶”出来“取而代之”,这说明空气有什么性质?

(4)混合物(mixtrue)与纯净物(pure substance)

a. 混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而纯净物则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

b.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各成分的含量可以改变;

c. 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它处于纯净物时的化学性质相同。

二、氮气和稀有气体

1.氮气

(1)物理性质:氮气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化学性质:

a. 在常温下,氮气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 在某些情况下,氮气可以与某些物质起化学反应。

(3)用途:

a. 用氮气做灯泡的填充气(主要是白炽灯内填充氮气,如果灯泡中含有空气,则钨丝容易被被氧化而烧断,如果被抽成真空,钨丝就容易被气化而断)

b. 液态氮气用于医疗手术(冷冻细胞,杀伤细胞,防止癌细胞扩散)

c. 用氮气做粮食和蔬菜贮藏的保护气(氧气含量少,减缓呼吸作用,保持新鲜)

d. 用氮气制氮肥(人工固氮,工业制氨气N2 + 3H2 催化剂===2NH3

2.稀有气体

(1)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这些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跟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例如:人们已经制取了二氟化氙,四氟化氙等;

(3)稀有气体的用途:

a. 工业生产中作为保护气

b. 有些稀有气体用作于霓虹灯(氖灯——红光灯:透雾性强,氙灯:发光强度高)

c. 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气球,不会发生爆炸;

d. 用氦气代替氮气跟氧气混合制的“人造空气”供潜水员呼吸,不会发生“气塞症”;

e. 医学上可应用氙气做麻醉剂。

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

1.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

2.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

3.空气质量日报中的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4.有害物质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和汽车的尾气

5.空气污染的危害:

a.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起感官和生理机能不适应;

b. 对植物的危害:空气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植物的承受限度,会使植物的细胞核组织器官受到伤害

c. 对器物的危害:对建筑材料及金属的腐蚀,降低物品的寿命

6.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监测空气质量;研制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处理工厂和汽车的尾气

补充问题:

(1)水加热到一定温度,还未烧开时就有气泡冒出。这些气泡是什么?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答:这些气泡就是空气,说明空气有部分能溶于水

(2)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氮气的体积分数,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这个现象说明了氮气和氧气比较,氧气比氮气易溶于水。

(3)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用人造空气可以避免这种问题。人造空气可以用氦气代替氮气的原因是什么?

答:氦气不容易溶解于血液中

(4)用一只碗、一只直筒形的玻璃杯、一截蜡烛、一块小木块、水和火柴,设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并在家里做实验,测定2~3次。把你的实验结果和课文实验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是不是显得不够准确?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5)讨论题:怎样保持居室内空气的洁净?怎样使公共场所的空气保持新鲜?为什么在公共场所要禁止吸烟?

(6)在田地里焚烧秸秆有什么不好?为什么要扩大园林面积和城市绿地?为什么要提倡用煤气和石油液化气代替民用煤炭?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