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2009-04-30 22:10:00  
一氧化碳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一氧化碳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重点难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教学用品 仪器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一氧化碳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教学用品 仪器;烧杯、尖嘴玻璃导管、硬质玻璃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铁架台、酒精灯、试管。药品;氧化铜、一氧化碳气体(贮气瓶中贮存)、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引入]碳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本节主要学习CO的性质。
从贮气瓶中排出一瓶CO气体。(集气瓶倒置)
 回忆观察引出本节主题
 [提问]1.通过观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后给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说明CO有什么气味?
讲述:CO无色、无气味,不易被人察觉,所以易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气热器时应注意空气流通,防止煤气中毒。
 观察并回答:
CO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结合实际回答:
分析后得出结论:CO无气味
思考、理解
 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
进行有关环保和安全教育
 [设问]将一盆水放在煤炉上能否防止煤气中毒?为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结合生活实验分析。回答不能,因为CO难溶于水。归纳小结:
CO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嗅、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完成
 边小结物性边完成
 及时落实及学知识达到承上启下作用
说明:上面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问]为什么会发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99CO的毒性 记录: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
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使之丧失载氧能力,造成人体缺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1.煤炉或煤气燃烧时火馅的颜色是怎样的?(说明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现象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用什么方法检验CO燃烧产物?
[演示实验]CO的可燃性及产物的检验(课本P.97实验5-10)
[板书]三、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回忆并回答:
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完成化学方程式:
可燃性
讨论并回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CO2。
观察、验证实验现象。
 结合实际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完成化学议程式的能力
巩固CO2的检验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
 [讲述]根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O
可以从O2继续得到氧变成CO2。
 标出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并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设问]CO能否从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质中夺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实验]CO还原CuO
(课本P.98实验5-11)
思考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投影] 实验装置图及讨论题讨论题:
加热前为什么选通一会儿CO气体?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试管上尖嘴处排出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思考并完成讨论题结合H2的验纯,对比回答.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多余CO气体,散逸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人中毒,应将它点燃.
 复习有关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应用CO的可燃性解决实际问题
 [提问]CO燃烧时放出热量,可以利用它作为CO与CuO反应的热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投影]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领悟CO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结合CO的性质,渗透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分为二",不可绝对化的思想.
 [提问] CO为什么能还原氧化铜?说明CO有什么性质?
[板书] 2.还原性
 讨论并回答:
CO可以继续得氧变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还原成Cu。说明CO具有还原性。
 完成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投影] 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完成
 结合CO化学性质完成练习二
  [小结]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CO的性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投影] 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检测题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一氧化碳是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
 2.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CO和CO2(B)CO2T 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它
无色、无气味(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课堂练习二
 4.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 色火焰,同时 ,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 。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 性,在该反应中做 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下列气体中有剧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质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D)氢气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无 无 难 略小 2.B 3.C
4.蓝 放出热量  5.还原 还原  6.C 7.B
附4:随堂检测
CO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黄色(B)蓝色(C)紫色(D)淡蓝色
     2.下列气体中,难溶于水的一组是
O2和CO2(B)H 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鉴别H2和CO的是根据它们的
密度(B)溶解性(C)还原性(D)燃烧后的产物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