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亚

  2009-04-30 22:18:05  
第十一章  中亚第十一章  中亚  【教学目的】一、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亚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并培养学生应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二、使学生认识加强我国与中亚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第十一章  中亚

第十一章  中亚 

【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亚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并培养学生应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使学生认识加强我国与中亚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

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具准备】

地图:①亚洲政区图。

②亚洲地形图。

③哈萨克斯坦图。

图片:①俄罗斯、乌克兰、维吾尔等民族人物服饰图。

②伊斯兰教、清真寺图片。

③塔什干城市景观图。

投影片:①中亚地形图。

②亚欧大陆桥图。

③地形、风向、降水三要素复合图。中亚地形为底图;第一复合图为北半球温度带图;第二复合图为太平洋、印度洋季风风向和大西洋湿润气流前进方向图。

④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发现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

1.引导学生阅读“亚洲政区图”,明确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的方位。在图上指出中亚的范围和主要国家。请一学生上台,在地图上指出与我国相邻的中亚国家名称。要求学生记住与我国相邻的中亚国家名称及其空间位置。

2.在“亚洲地形图”上组织学生量算中亚距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距离,由学生得出中亚地理位置的第一个特点:距海较远,深居内陆。

3.在“亚洲政区图”上绘出古代“丝绸之路”路线,指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地区和终点,说明中亚是古代交通要道。

出示“亚欧大陆桥”投影片,指出“亚欧大陆桥”的起点、沿途铁路线、经过国家和终点、说明中亚是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陆桥的必经之地,现代交通要道。

总结以上两点,得出中亚地理位置的第二个特点:交通要道。

二、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1.指导学生阅读“中亚地形图”,依据海拔高度,启发或帮助学生识别各种地形类型,得出中亚地形特征为:

①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②以高原、平原为主,地表沙漠广布。

要求学生记住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图兰、里海沿岸平原、卡拉库姆沙漠的名称和空间位置。

2.出示“中亚地形、风向、降水”三要素复合投影片:

①出示“中亚地形图”,指出中亚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②在“中亚地形图”上叠加“北半球温度带图”,说明中亚位于北温带,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气温的大陆性特点突出:冬冷夏热。

③去掉“北半球温度带图”,在“中亚地形图”上叠加“太平洋夏季风风向图”、“印度洋西南季风风向图”,说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湿热气流受高大山体阻挡,无法深入中亚地区。

再叠加“大西洋湿润气流前进方向图”,说明中亚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而且湿润气流微弱,广大地区降水稀少,东部山地降水略多。

总结以上两点,说明中亚地区:降水稀少。

④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中亚气温降水分布图”,由学生说出冬夏温差、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变化。

⑤从气候与植被的相互关系入手,启发学生认识到,中亚地区的植被应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归纳①——⑤各知识点,得出:中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2.要求学生在课本插图“中亚各国政区图”中,找出阿姆河,锡尔河;找出里海和咸海。从内流河、内陆湖的概念入手,启发学生思维,由学生说出这些河湖是内流河和内陆湖。

要求学生在上图中找出额尔齐斯河,从外流河概念入手,启发学生说出额尔齐斯河是中亚地区的外流河。

向学生介绍里海。

从气候与河流的相互关系入手,启发学生认识到,在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影响下,中亚地区应多内流河和内陆湖,得出:中亚地区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三、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亚主要矿产和农业生产分布图”,得出:

①谷物、小麦分布在北部地区。

②畜牧业、灌溉农业分布在南部地区,面积广大。

③山地畜牧业分布在东部、东南部山地。

④经济作物——棉花分布在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亚主要矿产和衣业生产分布图”,得出:

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是中亚地区的重要矿产。

3.出示“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关系”投影片,帮助学生分析本区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记住主要工业部门。

投影片内容如下:

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的地理位置入手,依据投影片中箭头所表示的各地理要素(或事物)之间的关系,讲清以下内容:

①地理位置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②气候对河流、植被的影响。

③气候、河流(灌溉)、植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灌溉农业发达。畜牧业发达。

④农业生产对工业部门的影响。

⑤矿产资源对工业部门的影响。

⑥气候、矿产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木材缺乏,机械制品、轻工业产品需要进口。

要求学生复述以上内容,并抄录投影片中所表示的知识结构。

4.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本中的“读一读”内容,并以“想一想从咸海周围的环境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为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认识到:

①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和加深。

②由于人类利用自然的不合理,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日趋严重。

③人类必须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考虑。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

④我们在治理和保护我国环境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国际间有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协作,为治理和保护世界环境、造福全人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四、居民和城市

1.出示中亚地区主要民族人像图,让学生认识各民族服饰,了解中亚地区民族构成。

2.出示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伊斯兰教清真寺,了解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的重要性。

3.结合以上图片讲解一些中亚地区的风土人情。

4.出示塔什干城市景观图片,向学生说明该城市职能。 

【板书设计】

一、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

1.距海较远,深居内陆

2.交通要道

①古代“丝绸之路”

②现代“亚欧大陆桥”

二、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1.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沙漠广布

2.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

3.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三、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

1.干旱、半干旱气候与农业生产

①北部谷物、小麦区

②南部畜牧业、灌溉农业区

③山地畜牧区

④世界第三产棉基地

2.自然资源与工业生产

①棉毛纺织、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

②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

③木材缺乏,轻工业产品需进口

四、居民和城市

1.多民族地区、伊斯兰教

2.塔什干 


下一篇:中国的疆域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