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1

  2009-04-30 23:28:15  
种子的萌发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种子的萌发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图解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轴、胚芽以及子叶将成为幼苗的哪个器官前边已讲过。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在此要强调:(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
    种子的休眠和寿命虽然不是重点,但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种子的休眠是反抗外界不良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暂时的休眠正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萌发。这种特性对于保证植物种类的繁衍是有巨大意义的。关于种子休眠的意义,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不然他们会感到这是不可思议的。
    三、教法建议
    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课前,可以发给学生一些种子,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有关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同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上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讨论,配合教师事先完成的实验,完成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
    2、在本节的内容中,要想说清种子萌发的条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明白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假如其中的某些条件达不到种子萌发的要求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解决这些问题仅利用课本中的实验是不够的,所以可以在课上或课下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种子萌发的实验,以加深种子萌发条件的理解。
    在种子萌发的三个外界条件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这两项的原因,学生还是比较轻易理解的。至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的原因,则比较抽象,要涉及到呼吸作用的概念,由于呼吸作用的概念要通过今后的不断学习才能逐步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不易把这个概念讲的过于透彻,可以结合种子萌发的实验,分析一下在室温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时间一长,种子还会腐烂。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如有机物的转变和运输,胚细胞对有机物的吸收、利用以及长成幼苗等生命活动,都需要有氧,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才能保证这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由于水中缺乏氧,种子就不能进行呼吸,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种子也就不会萌发,甚至死亡。并且可以利用上课前2~3天,在培养皿里培养一批刚刚萌发的小麦种子,课前把这些种子和干小麦种子冲洗干净,以便上课时供学生咀嚼并领略萌发种子的甜味,让学生对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的转变具有感性的熟悉。
    3、种子萌发的过程可以通过实物观察了解到,但教师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出萌发条件(外界)促使种子内部有机物(内因)的转化并被细胞吸收,确保胚根、胚轴、胚芽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最后使胚发育成幼苗,帮助学生树立起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4、关于种子寿命的知识,要尽量联系实际,如当地农民在贮藏种子时的经验。假如课时答应,还可以布置学生做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组做发芽率的实验,并加以比较、分析。从实验中可以看出,陈旧的种子发芽率低。通过实验还可以看出种子是有一定寿命的。农业生产上为了保证出苗整洁,必须要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根据发芽率可以计算出每公顷应该播种的数量,做到节约播种。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预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假如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轻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严寒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材料用具:
    取饱满健壮的红皮小麦种子和白皮小麦种子若干粒,刀片一个,镊子一个,培养皿4个,卫生纸若干张,清水,标签,胶水等。
    实验步骤:
    (1)浸种使小麦种子萌动。
    (2) 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0粒和白皮小麦200粒分别放在标有1号和2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3)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粒和白皮小麦20粒,分别切下它们的胚,分别放置胚和胚乳部分。
    (4)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分两部分放在标有3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5)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乳部分,分两块放在标有4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①3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②4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乳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③设置1号和2号培养皿的意义是什么? 。
    ④试根据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胚和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⑥有爱好的同学可将红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白皮小麦的胚乳上,或把白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红皮小麦的胚乳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结果,对结果进行讨论。
下一篇:开花和传粉
上一篇:根的形态1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