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案-第二册 3、6体温的调节方式

  2009-04-30 23:03:03  
自然教案-第二册 3、6体温的调节方式第六节 体温的调节方式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神经系统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一个例子,通过这一实例,使学生对神经调节有个具体的了解。同时使学生对系统调节有个初步的印象,为今后学习其他的系统调节知识打下基础。本节内容涉及的现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对于温度调节的机理则知之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自然教案-第二册 3、6体温的调节方式

第六节 体温的调节方式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神经系统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一个例子,通过这一实例,使学生对神经调节有个具体的了解。同时使学生对系统调节有个初步的印象,为今后学习其他的系统调节知识打下基础。本节内容涉及的现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对于温度调节的机理则知之甚少。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内容宜用启发诱导式的方法讲授。教师授课时应从现象入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如血液循环、呼吸、排泄等),进行耐心细致的诱导,使学生能充分调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体温调节过程中的现象,使新的概念与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2.了解人体体温调节靠神经系统调节作用来实现。

3.了解产热和散热的过程。

(二)技能目标

1.学会根据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

2.提高学生对中暑病人的处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产热和散热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体温的调节。

2.教学难点: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系统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了解“体温”

在动物界,许多动物的体温是不恒定的,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变温动物通常通过一定的行为来调节体温,保护自身。如鱼类通过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改变栖息的场所来调节体温。两栖类和爬行类通过冬眠来调节体温。

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才获得维持自身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人类具有较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人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二)提出问题

具有恒定的体温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致关重要的。保持正常的体温是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人体死亡。

那么,人体是如何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体温的呢?

(三)自学讨论,弄清原理

我们知道,人体由于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不断产生着热量,所以人体本身是一个产热体。因此,人体的温度就决定于人体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地散发出去。体温调节的核心问题就是产热与散热相互平衡的问题。

人体产热的部位有哪些呢?人体又是通过哪些渠道散发热量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书本“产热和散热”部分内容。

请学生就刚才的两个问题作答后教师小结:

1.产热部位:内脏(安静时)、骨骼肌(运动时),精神活动和进食也能影响产热量。

2.散热部位:皮肤(由血液循环带到皮肤)。

3.散热方式:直接散热和间接散热。

在对直接散热和间接散热作进一步介绍后,强调:环境温度决定散热方式;在特定的环境温度下,采用何种散热方式是由神经系统来控制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对温度调节的控制,教师可根据“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画出下图协助讲解(见板书)。

补充:

当环境温度升高到28℃~30℃以上时,汗液分泌增加;

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主要靠汗液蒸发散热。

(四)运用原理,解决问题

在炎热的夏天,有些体质较差的同学常会“中暑”。“中暑”是怎么回事呢?人为什么会“中暑”呢?

请大家看课本“中暑”。在弄明白什么叫“中暑”后,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讨论如果有同学中暑了,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以上问题做在投影片上出示)

学生自学讨论后,选择几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针对以上问题的学习体会和讨论结果。

(五)教师小结,扩展知识

由于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人体由于某些原因(如:患传染病、严重外伤、烧伤等疾病)而大量产热,超过人的调节能力时就会发热。

发热对人体有害吗?

请几位学生回答后小结:发热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有利于消除病原体,使人体恢复健康。

再问:根据以上的情况,发热是不是就没关系了,不用看医生了?

再请几位学生回答后小结:体温过高会引起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功能障碍,而且发热过程消耗大量的能量,对人体不利。

对高热病人必须进行降温处理,如头部冷敷、用酒精涂擦身体降温等。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  体温的调节方式

一、体温

保持正常的体温是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人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等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二、体温的调节

1.产热部位:内脏(安静时)、骨骼肌(运动时)

            精神活动和进食也能影响产热量。

2.散热部位:皮肤(由血液循环带到皮肤)

3.散热方式:直接散热和间接散热

4.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节

 (1)环境温度较低时:

 

冷觉感受器→兴奋→产热中枢→                 →

 

(2)环境温度较高时:热感受器→兴奋→散热中枢→                   →

 

三、中暑、发热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六、习题与解析

    1.课后作业

(1)正常的体温是人体        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等调节              过程相对平衡的结果。

(2)人体在安静时产热的部位主要是        ;运动时产热的主要部位是          。人体散热有                两种。

(3)直接散热是通过皮肤流经的血流量来调节的。当外界温度高时,皮肤血管       ,血流量     ,皮肤温度    ,它与外界的温度差越大,散热就越    

(4)皮肤中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   )

(A)皮脂腺   (B)汗腺   (C)血管   (D)表皮

2.参考答案

(1)新陈代谢,产热,散热(2)内脏器官,骨骼肌,直接散热,间接散热(3)舒张,大,升高,多(4)BC

【小资料】

有趣的“夏眠”现象

恒温动物的体温都是高于气温的,在低气温的环境中容易适应,在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间长一些,大多就不能适应了。动物虽然有温度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只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效,温度过高时,这种调节就不能解决问题了。

一些恒温动物用“夏眠”的方式来适应高温气候,如蝙蝠、某些蜂鸟等小动物,它们代谢率高,白日潜伏不动,使代谢率降低,等到夜间气温下降才出来活动。

不能适应高温的变温动物也有回避高温气候的办法,如蜗牛遇高温干旱天气就藏在壳内,唾液腺分泌粘液封住壳口,等到下雨降温时,又破开封口开始活动。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