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幼教:浅谈幼儿园物质材料的配置及教师指导

乡村幼教:浅谈幼儿园物质材料的配置及教师指导

乡村幼教:浅谈幼儿园物质材料的配置及教师指导

乡村幼教:浅谈幼儿园物质材料的配置及教师指导
 
―关于幼儿园科学活动室创设之我见


摘要:就目前幼儿园科学活动室中物质材料的配置及教师指导现状进行分析,本人认为主要存在下列问题:1、物质材料范围不够广;2、物质材料的利用率不高;3、教师对幼儿放任自流,乏于指导。本文就以上尚存的不足提出:利用一个综合、固定的科学活动室中的物质材料进行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科学活动室中物质材料选择安排的原则,材料内容及教师在幼儿探索、操作中的指导方法等问题。为幼儿园教师实际进行材料配置和指导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实例。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室物质材料配置教师指导
问题的提出
创设一个允许幼儿摆弄、操作的物质环境,并提供丰富的学科学材料是促进幼儿科学认识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科学教育由幼儿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重要因素。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室是一个放置各种科学活动所需的设备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寓教于玩的综合的场所。它使“正规”与“非正规”活动相结合。所谓“正规”活动是由教师根据预定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有步骤地开展的探索活动。就是平常所说的“上课”。所谓“非正规”性活动一般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活动材料,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活动。就是平常所说的玩科学桌、观察自然角等。幼儿园科学活动室将“正规”与“非正规”活动在时间、空间上有机结合,更有利于提高科学教育效率。
那么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能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物质环境呢?我们有必要把精力放在科学活动室中物质材料的配置上。物质材料的配置状况是幼儿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物质支柱,通过材料的操作将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愿望,发现事物的属性、相互关系,通过材料的操作,幼儿能学会使用并掌握多种材料的技能和方法。另外,幼儿在探索中,作用于物质材料的过程也是幼儿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同时,本人还认为,教师在幼儿操作探索过程中的指导,也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如何配置既科学实用又合理的物质材料呢?
本人基于此走访了绍兴地区几所幼儿园,发现目前幼儿园主要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1、物质材料范围不够广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迅速发展,以往常识教学的内容与科学教育的内容也有很大区别。现今,科学教育在内容上增加了许多介绍现代科技产品的内容。所以开展科学教育的科学活动室中的物质材料只停留在原有基础上是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科学教育需要的。
2、物质材料的利用率不高
目前幼儿园中科学活动室里配置的物质材料只是起着摆设的作用,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发挥价值,而且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用也十分少见。正由于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渐渐冷淡。
3、教师对幼儿放任自流,乏于指导
在幼儿进行操作、探索材料时,教师过于放手,任其摆弄操作。一方面是教师没有意识,又一方面是有意识但不知如何进行。
鉴于上述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本人有一个想法,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方案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本人对物质材料配置原则、教师指导原则、方法等加以阐述,希望能在以上这些方面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一、物质材料选择安排的原则和材料内容
(一)物质材料选择安排的原则
1、教育启蒙性原则
物质材料选择首先要考虑教育启蒙性,所配置的材料应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必须浅显易懂,对幼儿有启蒙作用,能产生科学兴趣,而不是高深莫测的尖端项目。
2、探索操作性原则
使用材料幼儿能从多角度去感知、观察、思考、探索和操作,有利于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培养,为以后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有的材料操作方式明显,幼儿能很快进入探索过程。如万花筒、望远镜等,幼儿一拿到手就知道是用来看的。但有些材料,幼儿不知道怎样玩,就容易放弃或用来做与探索活动无关的事。如幼儿看到天平秤盘里有一堆塑料“小动物”,但不知它们是用来平衡天平的“砝码”,于是就把“小动物”排成队,玩起“动物园”游戏来,因此探索操作,教师要求也不能提得过高。
3、新颖趣味性原则
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吸引他们去探索,如“指南针”的探索活动,如果材料只有一根小磁针供幼儿转动,玩多了,幼儿兴趣会大减。但是如果我们在小磁针底座的四个方向分别贴上四张不同的画片,可以是动物、风景等,幼儿兴趣会很浓郁,都喜欢亲自去转转它,看看小磁针指向什么。
4、观赏安全性原则
所提供材料尽可能考虑它的美观、富有审美情绪,但不乏安全。
5、结构性原则
所提供的材料品种繁多,应注意有机联系,相互匹配,体现内在的结构性,如磁性材料和能磁化、不能磁化的材料安放在一起,形成有机联系的结构,便于幼儿操作。
(二)材料的类型
1、探索生物和无生物的材料
动植物的标本,如种子、树叶、果实、昆虫等。实物:各种岩石、贝壳等。生物和无生物的有关科技产品。
2、探索光的材料
放大镜、平面镜、三棱镜、万花筒、调色板、颜料、望远镜等及能在放大镜下观察的各种标本和实物,如昆虫标本等。有关光学的科技产品。
3、探索磁和电的现象材料
磁性材料:各种磁铁(马蹄形、棒状、条形、环状等)。
能磁化材料:螺丝钉、指南针、金属丝、别针、铁片等。
不能磁化材料:果壳、钮扣、玻璃弹子、纸、棉花等。
其它材料:电池、铜丝、电珠、玻璃棒、毛皮、电筒、纸片、小电扇等可观察产电现象的物品。
4、探索声的材料
乐器:三角铁、小铃、木鱼、锣、金属片琴、二胡等。
发声器和竹声器:音叉、发声盘、发声板、传声筒。
敲击用的鼓棒:木棍、金属棒、竹条等。
5、探索力的材料
定滑轮、动滑轮、天平、不倒翁、小推车、陀螺、小球、木块、金属片等。
在水中沉浮的材料:各类石头、玻璃弹子、小钢球、金属器、砂、乒乓球、竹片、积木、棉花等(水盆)。
幼儿常见的小机械和玩具:电话机、电动火车、机器人、水果榨汁机、铅笔刨削机、食品磨碎机等。
6、探索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的材料
水、油、牛奶、醋等液体材料。
蜡烛、冰块、奶粉、糖、盐等固体材料。
不同质地的纸、杯子、吸管、加热器等材料和器皿。
7、感觉训练的材料和实物
触觉:各种质地的纺织品、纸;各种尺寸的螺丝钉;各种形状的物品及奇妙的箱子等。
嗅觉:装有醋、牛奶、香水、芝麻等能散发出浓郁气味的瓶子。
听觉:装有砂子、豆子、玻璃球、石块等东西的发声罐。
8、测量工具
各种标准测量工具:尺、温度计、钟表、天平、量杯等。
非正式测量工具:绳子、木条、杯子、盒子等。
9、制作工具和材料
制作工具:锤子、剪子、刀子、小刨子、磨子、钉书机。
制作材料:纸片、木块、竹条、绒团、布、塑料块、浆糊、针等。
10、各种图书、画片
11、其他材料、实物和设备:地球仪、书架、沙箱等。
以上材料众多,教师可根据各种材料的性能,使用的可能,在幼儿科学活动室内,分门别类,设区安放。如:“生物和无生物观察区”、“物质形态探索区”、“力学现象探索区”、“科学技术小制作区”等。
二、教师在幼儿探索操作中的指导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提
1、思想认识上的转轨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器。教师应成为幼儿自我发展的“援助者”和优异环境的“创造者”。
2、行动上的转轨
过去幼儿主要是通过“听”来学习的,而现在要转变为让幼儿通过自身操作与活动来感知学习。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捕捉发生在身边的新变化。
㈡教师在幼儿操作、探索活动中的指导趋向
在幼儿探索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显得特别重要。只有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教师的引导又不能代替幼儿的发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应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探索和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让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动脑动手,有步骤地去探索,去发现,使幼儿不但知其然,而且还可以知其所以然,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但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且探索能力也相应提高了。
1、通过幼儿操作培养其观察能力
(1)从兴趣入手,使观察成为幼儿探索、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将一些生活中幼儿易理解的自然、物理现象设计成可操作的小实验,教幼儿边操作边观察,善于捕捉这些过程中所出现的细微变化和有趣现象。
我们可以提供塑料垫板,八分之一的乒乓球块及装水的废眼药水瓶三样操作材料,要求幼儿设法使乒乓球块迅速旋转起来。孩子们大都会用倾斜垫板的方法,但这样只能使其滑落。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眼药水瓶中的水做动力,当孩子们用眼药水瓶中的水向倾斜的垫板冲滴,乒乓球会旋转起来。这时教师又可提示:“为什么滴上小水滴后乒乓球块就会旋转呢?”幼儿在进一步操作观察中,发现了是小水滴的流动带动了乒乓球块。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提高了幼儿观察的兴趣。
(2)适时的设疑是培养幼儿有目的、有方向、进行持续观察的有效手段。
教师提供磁铁让幼儿玩时,教师可先提出:“请你试试看,这块磁铁有什么用?”当幼儿把所有能吸的东西都吸过放在一边了,教师又可问:“请你看看这些不能被磁铁吸起来的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再看看那些能被磁铁吸起来的东西是用什么做的?”这样幼儿有兴趣摆弄操作探索材料。
幼儿的观察活动有这样一个程序:带着问题观察一一观察中发现问题——产生再观察愿望——再观察——得到满意答案。而有效地维持这一过程,教师适时设疑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在操作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推理
(1)在操作过程中帮助幼儿发现规律,运用规律,举一反三。
教师可提供一只小电珠(带电线)和两节电池给幼儿,幼儿通过反复操作,发现了只有接通正负极才能使小电珠发光。教师这时候就可以提示,让幼儿想想能不能使其它东西发生变化,幼儿通过操作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使马达联上去转动,同时也可以使电珠和马达同时发亮和转动。
(2)在操作活动中教会幼儿运用推理进行由表及里的探索。
教师提供幼儿三面镜组成的特殊“小房”,幼儿在玩的时候定会出现许多“我”的有趣现象,他们一定惊奇不己。这时教师可以把“小房”展开成平面,然后再把它恢复到原样。最后把镜面互相反射原理用幼儿的话来说“三面镜子围起来后,这面镜子照出那面镜子里的我,另一面镜子又照出那面镜子里的我,这样,就照出了许多的我。”这样幼儿容易掌握了,而且操作探究的欲望也越强烈了。
(3)鼓励幼儿预测操作结果,教会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去判断推理。
教师通过“设置情境一一提出问题——幼儿预测结果一一动手操作——判断预测——分析总结”的过程来锻炼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给幼儿一个塑料袋和蜡烛,指导幼儿把装满空气的塑料袋在蜡烛上方上下挥动数次以后,幼儿会说:“肯定要坏了”在这种预测后,教师可用神秘的语气说:“你们可仔细看呀!”不一会儿,袋子骤然上升。这样教师可启发幼儿积极讨论,用幼儿的口吻来解释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的现象:“塑料袋里的空气宝宝本来很舒服,遇到热后,空气宝宝一个个都长胖了,空气宝宝越来越胖,塑料袋里挤不下了,就把塑料袋顶上天去了。”通过教师这一番生动的讲解,幼儿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在幼儿操作材料中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在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挥幼儿丰富想象力。教师可以提供给幼儿地铁、隧道、高架公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图片,让他们体验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的巨大作用。从而教师可以让幼儿萌发对未来的幻想,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4、在幼儿操作材料中培养其记忆能力
要求幼儿运用口述及绘画再现操作过程和观察对象。
在玩拆装万花筒的操作过程中,第一次教师可以不要要求幼儿去记忆拆的步骤,让幼儿先有个大致的轮廓,第二次玩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强调“装”的任务,那么幼儿在拆的过程中,就会边拆边记住拆的步骤,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完成万花筒的拼装。
㈢教师在幼儿操作中的指导方法
1、及时指导把幼儿偶发的兴趣转为强烈的求知欲。
3-6岁幼儿,他们的探索行为大都由好奇开始,要使幼儿能在科学活动室中操作材料坚持不懈,积极探索,教师的帮助、鼓励、引导不可忽视。因此,我认为必须做到三个及时:
(1)扶植、推广要及时
在幼儿的兴趣还未转移之前,给于肯定的答复以引起幼儿再探索的兴趣,也可以选择能引起幼儿共同关注的内容,重点扶植、及时推广,使更多的幼儿产生兴趣,参与操作。还可以对幼儿探索结果进行推广,使幼儿有一种成功感。
教师可以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给幼儿准备喷雾器和涂有浆糊的纸,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玩多了,幼儿的兴趣会减弱,这时教师可以在纸上画小动物形象,在动物形象上涂浆糊,以更生动的形象维持幼儿的操作兴趣。
(2)确定目标要及时
幼儿一旦对什么感兴趣了,一定要立即抓住。如不能马上解决的,要尽可能地利用测量工具,照片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及时地把幼儿的兴趣稳定在这个目标上,一有机会便与幼儿一起猜测结果、原因并指导幼儿进行持续观察、实验。
(3)提问指导要及时
教师的提问能为幼儿提出探索的方向,使他们从不注意到注意,从没兴趣到有兴趣,从短暂的好奇到持续的关注,从现象的观察到因果关系的探索,从而使幼儿的认知活动逐步延续深入。
教师提供给幼儿一只小小的塑料打气筒,他们在用它使气球“鼓”起来的任务完成后,便会无所事事,这时教师不防问一句:“打气筒的气是从哪里来的?怎么小小的打气筒能打出这么多的气?”这样会把幼儿的注意力从五彩的气球转向了对小小打气筒的构造研究,当幼儿了解了空气是从气泵里的孔里进去之后,教师又可以发问:“空气能从孔里进去,难道不会从孔里出来吗?”来引导幼儿发现“接管子的一个孔是通的,不接管子的孔是不通的”这样一环扣一环,能为幼儿操作探索指明了方向。
2、用分解难度的方法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敢于向困难挑战
在对材料的操作过程中,幼儿尽情地享受着探索的乐趣,成功的愉悦。但失败也是常有的事。有的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偶尔的失败只会激励他投入更多的热情:而有些幼儿则倾向于放弃或依赖老师。对于这些幼儿我们可采取分解难度的方法,使其获得成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1)降低难度,使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师提供给幼儿几个牙膏皮,让幼儿想办法让其浮上来。开始一定会有难度,那么教师可以让幼儿联想在河面上,什么东西很重很大,但不会沉下去,幼儿会想到船,这样幼儿在多次操作之后就会获得答案:将其做成一只小船,就会浮在水面上了。
(2)体验成功,获得自信。为了鼓励幼儿勇于接受挑战,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奖品奖给能克服困难的不同层次的幼儿,使幼儿逐渐地把挑战当作一种荣誉来接受,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面对困难。
(3)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在幼儿受到挫折时,要帮助沮丧中的他们认识到自己虽然失败,却也有进步,正在向成功靠拢,使他们获得继续努力的信心,对于那些垂头丧气、一言不发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其实你是有进步的。本来你什么都不会,可现在至少能做了。说明你比一开始厉害了,这就进步呀!”这样一席话,定会使幼儿绽开笑容,又有了信心。慢慢地,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会渐渐知道:输也是学本领的过程。输,说明自己有不如人的地方,要赶快把别人的本领学会。
3、多种形式、手段综合使用,互为补充,促进幼儿在观察、探索中不断坚持
因年龄特点的限制,幼儿的意志力远不如成人。他们的独立性都是在成人的指导鼓励下,在教师为他们创设的多彩多变的环境下显示出来的。幼儿在看了瓶子里的蚂蚁后,教师可以提问:“它爱吃什么呢?它住哪里?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提问引起幼儿兴趣后,幼儿会观察蚂蚁,也会去翻看图书,教师在幼儿翻开图书时可以引导:“蚂蚁是靠气味辨认同伴、通路和巢穴的”接下来可以让幼儿用吃剩的水果皮诱蚂蚁出洞。然后再用纸擦去蚂蚁留下的气味,看看它们是不是找不到家了。这样,使观察、翻阅书、实践三合一,促进了幼儿坚持性的发展,也促进了活动的深入。
结束语
建立幼儿科学活动室旨在创设一个符合幼儿心理安全和健康的学科学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合发展水平的,各种各样的物质材料,以诱发幼儿的好奇心,主动参与自己喜欢的科学探索活动,这是进行科学启蒙的基础,是时代的呼唤,是幼教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就向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幼儿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掌握更多的教育技能、技巧。更好地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发挥主导作用来调动幼儿的主动积极性,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去获得科学素质的提高。我们将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张慧和,科学[M],南京:南师大出版社
[2]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1996,2
[3]幼儿教育[J],1996,5
[4]王志明,幼儿园科学教育[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中国儿童教育网www.cnfirst.net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大家有任何问题和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谢谢大家的支持了,因为你们的支持我们将做得更好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