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教学设计1 20.《 山 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读会写“蜃景、睥睨、高垣、逾时、倏忽、连亘、窗扉””等字词。 2.理解、积累“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等语汇。 3.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认识文中描述的山市蜃楼现象。 能力
《这就是我》示范式导写1 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令人憧憬的中学校园接纳了你,许多陌生的同学将与你同窗三年。你一定想尽快地让同学 和 老师认识你、了解你吧。那么,就用你的笑语、你的歌声、你的幽默、你的智慧,真诚地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参加班里的自我介绍活动,让大家了解你。希望大家充分展示各自的风采,尽其所能,将自
《这就是我》示范式导写2 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令人憧憬的中学校园接纳了你,许多陌生的同学将与你同窗三年。你一定想尽快地让同学 和 老师认识你、了解你吧。那么,就用你的笑语、你的歌声、你的幽默、你的智慧,真诚地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参加班里的自我介绍活动,让大家了解你。希望大家充分展示各自的风采,尽其所能,将自
《童趣》教学设计两则 [教学设计A] 诵读 创意说明: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默读以疏通其义,朗读以领悟其妙,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
《荷叶·母亲》学生教案 王慧设计: 一,积累作者冰心的知识,让学生齐读练习册二十七页的相关链接 二,学生齐背课文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自然段安排学生 四,两分钟看字词和解释 辩析形近字,注音并组词:瑞/端/湍/喘 蓬/篷/逢/缝 学生演板并订正 五,根据释义写原词,演板听写 六,哪里可以看出来作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设计者:蔡瑞丰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文的象征意义及其蕴含的哲理,培养朗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2.朗读——运用“自助餐式的学习菜单”,自主、合作、探究。 3.学习作者为实现理想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朗读、鉴
《散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以小见大,反映亲情这个话题的写法。 二、体味亲情的美好。 教学重点 一、环境描写。 二、学习作者以小见大,反映亲情这个话题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味亲情的美好。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周六,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2.学习古人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教学设想 1.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孔子,教学第一、二、三则。 第二课时,讲评练习,教学第四、五、六则,总结
《行道树》教学设计1 行道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教材研读、合作讨论,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 2 、感受行道树崇高的精神品质。 知识技能目标:根据上下文对疑难的字词句作出较为准确的理解 教学难点:疑难的字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都是从世界着名经典文学着作中选取的寓言、童话或民间故事,文章的特点独特,寄予的主题鲜明。使学生领悟其中深刻的道理,通过比较不同文章,能找出异同点,并能口述故事,改编成小剧本予以表演,从而建立良好的品行,提高分辨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 这一单元寓意集中
《风筝》简案 《风筝》简案 授课教师 张 欣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封建家长制对人的毒害;体会鲁迅与兄弟的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精神。 2、分析课文中精彩的人物,揭示主题。 3、学习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分析人物。 教学重点:了解封建家长制对人的毒害;体会鲁迅与兄弟的手足之情。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 2.逐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海”与“山”的含义; 2.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 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战胜困难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2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一、知识储备点 有创意地阅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二)、能力培养点 学会思考,感悟普通生活中所富含的深刻哲理。 (三)、情感体验点 1、乐于尝试,敢于冒险.2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 3、化整为零,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征服困难的自信心 二、教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2 1.《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 2.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海”与“山”的含义,提高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3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积累词语如训诫、嶙峋、迂回、小心翼翼等 2.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朗读、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课文,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1 3.《短文两篇》(蝉,贝壳)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1 4.《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品味优美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研讨问题的能力,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
《童趣》教学设计3 5.《童 趣》 【教学目标 】 1.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2.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4.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初步
《理想》教学设计1 6.《理 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重点难点】 1.朗读训练。 2.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设想】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达到感悟和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2 7.《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行道树的喻意:无私奉献者。 2.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3.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4.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5.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重点难点】 1.在理解和体验散文阅读方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 8.《人生寓言》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2.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4.联系实际学会 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重点难点】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1 9.《我的信念》 【教学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2.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 3.感觉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学习她的科研精神。 【重点难点】 1.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2.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教学设想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10.《《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品德修养。 【重点难
《春》教学设计1 11.《春》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揣摩、品味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12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现目标: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
页次:9/153 每页25 总数380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