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培训,教师心中的痛

异化的培训,教师心中的痛

异化的培训,教师心中的痛

  笔者从教近20年,这几年来参加的培训活动不少,级别有高有低,范围有大有小,时间有长有短,内容五花八门。教师面对日益泛滥的、异化的培训活动,教师们疲于应付。每每想到这些,有如刺鲠在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面对异化的培训,教师心中有六“痛”:
  一“痛”:内容繁杂。现今的教师培训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从时事政策宣传、WTO知识讲座、计算机应用考核、公民法律知识普及、新课程通识教育及教学专业技能训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似乎应验了这样一句话:教师培训是个“筐”,杂七杂八往里装。其实,像时事政策宣传、WTO知识讲座、公民法律知识普及这些内容,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浏览报刊,收看新闻,自学的方式进行,无需专门的办班集中培训.面对如此名目繁多、应接不暇的培训,本已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教师,还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陪衬。教师,怎不心痛?
  二“痛”:形式主义。许多的培训活动,注重的是形式,忽视了培训的本质。只要报了名,交了钱,不管你是否认真学了,最后总能落个皆大欢喜,获得相应的培训结果。所谓的考试考核,只是走走过场,只要照着教材读读背背、抄抄写写,更有甚者只需将标准答案誊抄一遍,上交即可万事大吉。还有的培训只有量的规定,缺少质的规范,如正在许多地方广泛推行的教师校本培训,就明文规定了每学期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公开课的节数、教育教学反思的篇数、读书笔记的字数,只要你达到了相应的数量,便能获得规定的学时。却很少顾及这些材料是否教师真正所学、所得、所悟、所思。为应付差事,许多教师只得翻开报章东拼西凑、寻章摘句,凑足规定的数量了事。面对花样翻新的形式主义,还要费时劳神去应对。教师,怎不心痛?
  三“痛”:费时低效。参加了培训,教师们都希望能有所得,对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所裨益。然而,许多的培训活动中,培训者或照本宣科,用陈旧落后的方法来倡导崭新的课程理念,俨然是一名教材的复述者,毫无自身主见;或天马行空、侃侃而谈、洋洋洒洒、不着边际,培训者不知所云,参训者亦云山雾罩,懵懵懂懂;或套用和复制“精英”话语,说一些似是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话、空话、套话。教师满怀学有所得的良好愿望参与培训,但是所学内容与教学实践相差甚远,收效甚微。教师,怎不心痛?
  四“痛”:费用高昂。教师有参与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义务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各种条件和便利,这其中自然包括培训经费的支持。然而,时下的教师培训虽然质量不高,效果差,但收取的费用却高得让人望而却步,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如此高昂的培训成本,全得教师自掏腰包。教师,怎不心痛?
  五“痛”:机会不公。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将教师参加何种形式的培训,什么时候参与培训的决定权赋予了学校的最高决策者——校长。这无形中也就为某些不正之风开了方便之门。经常是能够报销费用的、有较大功利的培训活动都固定的成为领导的“心腹爱将”们的专利,而不考虑这些培训与参加者是否专业对口,普通教师中是否更有合适人选。而那些自掏腰包、没有实际效果或效果不大的培训,才轮得到普通教师。培训对象确定及机会选择上的种种不公使教师真切的感受到参与培训的机会与权利正日益成为学校领导分配福利的砝码和工具。教师,怎不心痛?
  六“痛”:强人所难。参与培训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只有激发了参与者的兴趣,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而现今的各类培训对教师而言,带有浓重的逼人就范的意味:往往把是否参加某类指定的培训和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考核受奖等挂钩,参与培训成为这一切的前提。所以,教师明知此类培训与对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没有益处,但情非得已,只好硬着头皮参加。导致培训对教师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提不起学习的激情与兴趣。经常是心在“曹营”身在“汉”,如同和尚撞钟,或者干脆报个名,交完费用,人就 “胜利大逃亡,神龙见首不见尾”。教师虽心有不甘,但又迫于无奈地参与此类无趣、无味的培训,其实也在无形中加重了自身的心理和生理负担。教师,怎不心痛?
  有效的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笔者不但丝毫无意否认与怀疑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而且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在实施和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培训工作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怎样组织和实施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高度重视。
  一、端正培训理念。教师培训,应姓“教”。培训的出发点应落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着眼点应契合教师专业特点。要从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高度,认识和指导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二、明确培训目标。要综合考虑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区别对待、分层分类、各有侧重。新教师培训要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熟悉教材教法,掌握基本教育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为目标。教育教学能力薄弱教师的培训,要以转化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技能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要以继承和发扬名优教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为目标。
  三、精选培训内容。培训要把重点放在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上,选择与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教师关注的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热点、重点、难点、疑点作为培训内容。具体说来,要做到三个结合:系统性课程与专题性课程结合,使受训教师形成开放、动态、发展的知识结构;理论性课程与经验性课程结合,解决教师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的渗透,提高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及教育科研水平;知识性课程与方法性课程结合,使教师掌握新的学习、教育教学、科研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学法指导能力、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四、革新培训模式。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授课为主、听课、评课、参观考察为辅,接受为主、研讨为辅的单一模式。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实现集中授课、教师自学、专家引领、案例分析、课堂透视、交流研讨、实践反思等多种形式的交互循环、综合应用和优化组合。
  五、提高培训者素质。培训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培训的成效。培训者要转变培训理念,以理性的态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知水平去审视自己从事的培训工作,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密切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正确把握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脉搏。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与教师平等交流、对话,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引导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深入探讨,提高培训成效。訓
  六、健全培训经费的投入和保障机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遵照“师资培训工作经费以教育部门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的规定,做到培训经费计划单列、优先安排、重点保证,为教师培训提供充分的经费支持,同时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切实减轻受训教师的经济负担。採
  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参训教师变被动强迫的消极应付为积极主动的认真参与,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培训,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促进教师培训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