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认识自身
活动一:耳朵的作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耳朵的作用和主要构成部分的名称。 2、重点认识鼓膜,知道如何保护它。 3、懂得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幼儿正确、文明的听、说习惯。 活动准备 耳朵模型一组(外耳廓、外耳道、鼓膜、半规管),气球,白色透明塑料瓶和各色彩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放录音听优美的音乐和幼儿吵闹时的录音:“感觉怎么样?是谁把这种感觉告诉你的?”→引出耳朵。 2、“耳朵是干什么用的呢?”(听声音的)出示耳朵的外轮廓。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好,我就是耳朵,严格的说应该是耳朵的外轮廓,是耳朵中唯一露在外面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用手捏一捏自己的耳朵,感觉它是什么样的?请告诉我。” 2、帮助幼儿认识外耳廓是由软骨支撑着的,不软也不硬。 3、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体验外轮廓聚拢着声音的作用。请幼儿分别用手挡在耳朵的前后,感觉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挡在前面的听不清,挡在后面的听得清)。 4、“声音是怎样传到里面去的呢?”出示外耳道与耳郭对接,“声音就是从这里传进去的,它向一条直直的道路,叫外耳道。”(耳道里有细微的茸毛,阻挡灰尘侵入,形成耳屎) 5、“声音走进去后会碰到谁呢?”出示鼓膜放入耳道,帮助幼儿认识鼓膜。 6、实验游戏:利用气球,让幼儿用嘴巴凑近气球说话,感知气球的震动(说话时气流通过空气的传播撞在气球上,产生了气球的震动)。鼓膜是耳朵里一块像气球皮一样有弹性的膜,当声音传到鼓膜上的时候,就会带动鼓膜的震动(就像小朋友对着气球说话时气球会震动一样),在大脑的帮助下就听到传来的声音了。声音小,鼓膜的震动就大小,反之就大。 7、“鼓膜是像气球皮一样的东西,如果我们用尖尖的东西刺它会怎么样?”实验:刺破气球。教育幼儿要爱护鼓膜,不要随便用东西掏耳朵眼儿,不能把小东西塞进耳朵里。 8、“如果我们突然用很大的声音把耳道塞的满满的又会怎么样?”实验:气球吹得太满会爆炸。“那么,我 们应该怎样保护鼓膜呢?”教育幼儿平时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遇到猛烈的声音时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减少鼓膜的压力。 9、“现在小朋友知道了耳朵是怎样听声音的,但是你们知道耳朵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吧? (平衡的作用)”尝试半规管(三根弯曲的小管) 与模型相接。“它是怎样帮助我们保 持平衡的呢?” 实验:通过透明瓶子里水的流动帮助幼儿理解。“三根小管里装着水一样的液体,当我们的身体位置发生改变时,这些小管里的液体就会流动,我们的大脑根据这些液体的流动 来判断我们位置的改变并保持平衡的。” 10、实验游戏:幼儿原地旋转3—5圈停下。“为什么我们已经停下了还会有晕的感觉?” 11、实验游戏:指导幼儿往瓶子中放入各色纸片,然后旋转瓶子,看里面的纸片会怎样?停下后,纸片还会怎样? (瓶子停下后,纸片还在旋转。)每个人的平衡能力都不一样,但平衡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的,例如:飞行员、舞蹈演员等。小朋友平常玩儿的走独木桥、过小河的游戏就是在锻炼和提高我们的平衡能力。 (三)结束部分 1、教师进行总结: (1)耳朵的作用。 (2)爱护耳朵,保护鼓膜。平时不大喊大叫,耳朵喜欢听轻声美妙的声音。 (3)多参加户外运动,在体育活动中提高平衡的能力。 2、游戏活动:《传话》 活动二:认识和保护牙齿 活动目标 1、认识牙齿的基本结构、名称和不同部位的牙齿不同的作用; 2、了解换牙的过程和换牙的卫生知识; 3、教育幼儿要保护牙齿。 活动准备 一个木偶;切牙、尖牙、磨牙的挂图;换牙的过程图;牙齿排列图(插入部分是两个拟人小细菌);人手一面小镜子;一把大牙刷;录音磁带《我叫恒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木偶:“我是熊猫‘棒棒’,我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非常聪明。又爱学习,今天,我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看哪个小朋友猜得有快又对。小朋友要仔细听、认真想。” 2、说出谜面:“一屋兄弟多又多,先有弟弟后有哥;弟弟哥哥两排坐,一起劳动不会饿。”提醒幼儿把谜语中的几句话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认识牙齿: 教师:“很多小朋友都猜出来了,刚才那个谜语说的就是牙齿。牙齿家里有那么多的兄弟,它们都是谁呀?” (1)出示切牙图:“小朋友,看!我叫切牙,长在一排牙齿兄弟的最中间,只要你们一张开嘴,最先看到的就是我,所以,也有人管我叫门牙。我的头长得像一把刀,能把送进嘴里的食物切开。我的身体长有头、脖子、和腿,它们分别叫做牙冠、牙颈、牙根。牙根埋在下面,平时是看不见的。你们可要记住我的名字叫‘切牙’噢。” (2)出示尖牙图:“我叫尖尖,在切牙弟弟的两边。切牙把食物切开后就送到我这里。你们看,我的脑袋长得尖尖的,就像一把大钳子,能把食物夹住撕碎,再送到磨牙大哥那里。我和切牙一样,也长有牙冠、牙颈、牙根,牙根也是看不见的。” (3)示磨牙图:“我就是磨牙大哥,长在尖牙的后边。你们看!我的头是方方圆圆的,力气最大,我就像一个大麻盘,把尖牙送来的食物磨得细细的、碎碎的,这样,就好消化了。我也有牙冠、牙颈和牙根,我除了脑袋长得和它们不一样外,我的腿和它们也不一样,它们只有一条腿,我可是有两条腿的噢。” (4)出示牙齿的排列图,教幼儿认识乳牙的排列情况(乳牙和恒牙的数量和排列都不一样)。 (5)教师总结:切牙、尖牙、磨牙排成一排就像传送带一样把食物先切、后撕、再磨以利于消化,教育幼儿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身体才会更健康。 2、讲解换牙的卫生知识 (1)给每个幼儿发一面小镜子,请幼儿看一看自己的切牙;尖牙、磨牙都在哪里,有几颗。最后提问一个掉了乳牙而尚未长出的幼儿:“呀,你的牙齿哪里去了?” (2)出示换牙的过程图,向幼儿讲述换牙的过程,乳牙有20颗,恒牙有32颗,并通过放录音《我叫恒牙》使幼儿了解换牙的卫生知识。 (3)教师:“恒牙告诉我们,要怎样保护它?除了恒牙讲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注意那些?”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教师结合牙齿排列图中的细菌部分教育幼儿要注意保护牙齿。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了应该怎样保护牙齿,现在我们一起做个《刷牙》的游戏吧。” 2、请几个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牙齿,—个幼儿手拿大牙刷做刷牙状,全体幼儿拍手说儿歌:“小牙刷,手中拿,认认真真把牙刷,刷、刷刷,刷、刷刷。” 3、教师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告诉幼儿保护牙齿要做到三个:“
幼儿园大班主题系列活动——认识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