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述评
时间:2022-10-11 01:12:48
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述评
一、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
(一)“自我中心”的涵义
在日常言语中,“自我中心”的意义是指一切事物回复到它本身,回复到一个自觉的自我。皮亚杰“自我中心”理论最先见于他所著的《儿童的语言和思维》(1923年)一书中。皮亚杰用“自我中心”这一术语来指明儿童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一切都看作与他自己有关,是他的一部分。照皮亚杰看来,在理解儿童的自我中心状态时,要注意避免下列几个问题,以免产生对“自我中心”的概念的误解。
第一,不能认为“自我中心”是指一个人有意识地集中注意他自己而没有一种“会合”感。
所谓“会合”感是指儿童把自己的内在性质投射到事物上去,把事物人格化,把自己主体与事物混合为一体了。皮亚杰认为,“如果我们是从这个一般接受的意义去使用‘自我中心’状态一词,那么我们就使这个字具有矛盾的意义了。但是如果我们使用这个字来描述某种纯属认识方面的东西,是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混为一体,这时主体不认识他自己而当他转向客体他便不能不以他自己为中心的这种情况,那么自我中心状态和会合感就不是相反了,它们时常构成同样的一种现象。”
第二,不能把“自我中心”认为含有自私或自高自大的意思,自我中心,“并不是说,儿童的自我有所扩张”。
自我中心主义并未含有自私或自高自大的意思,皮亚杰举一例说明之。一天,两个男孩子和他们姨妈一起去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大一点的七岁男孩子挑选一串珠宝类的精美工艺品,三岁半的男孩子,选择一辆小汽车。这个小男孩并不是自私或贪心,他小心地包好礼物,带着期待妈妈喜欢礼物的表情,把它交给妈妈。他的行为是“自我中心”的,他没有考虑他妈妈的兴趣与他自己的兴趣并不相同,这与自私决不能等同。
第三,不要把自我中心与“秘而不宣”混为一谈。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反复思考不容许他保持秘密,儿童有一种借助于形象或我向符号的思维,这种思维不能直接交流,当儿童达到一定年龄(大约在七岁左右)时,他就不能把他的思维保持在心里,他什么都要说出来,没有言语的克制力。
(二)自我中心主义与儿童发展的二个阶段
1、感觉――运动(0~2岁)
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自我和外在世界还没有明确地分化开来,即婴儿所体验到和所感知到的印象还没有涉及到一个所谓自我这样一种个人意识,也没有涉及到一些被认为自我之外的客体。婴儿除自己动作外,没有世界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自我中心”的。
&
推荐文章
- 教无定法、教无定时
- 用游戏来培养托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 浅谈如何在托儿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
- 顺应孩子的需要(托班)
- 托班幼儿音乐兴趣培养的几种方法
- 一个托班游戏活动的案例分析
- 怎样指导2-3岁的孩子折纸
- 托班课程
- “在环境创设中如何体现小、托班幼儿的参与性”
- 两个小朋友在美工区
- 关于2―3岁婴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的几点思考(上)
- 怎样关注托班宝宝的情绪
- 托班蒙氏环境的创设
- 教育随笔:让托班幼儿学习分享
- 秋季幼儿保健:衣食住行
- 涣汗大号
- 给新生儿最好的喂药方法
- 目别汇分
- 猫猫大比拼
- 小班歌曲:《白胖鸭》
- 关注幼儿的寻常时刻
- 失恋句子女生伤感说说221句
- 大班科学教案《聪明的电脑》教学设计
- 崇明质量精神朋友圈文案40句
- 潮流女生网名415个
- 那个星期天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
相关文章
- 培养幼儿“我能行”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毅力的教案---自己走着去
- 心灵里的“童年自我”——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解读
- “活教育”理论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 唯一的听众说说“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珠心算教学中的探索
- 农村幼儿园在教学中巧用“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 幼师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的爱心:促进让孩子学会“爱”
- 幼儿园安全管理: 论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方法途径
- 幼儿园风险管理办法:小班幼儿活动中的自我保护
-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反思: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珠心算教学中的探索2
- 幼儿园珠心算教案反思:与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珠心算教学中的探索
- 关于“集中心理”的应用
- 我心目中的“太阳”